集贤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张安邦

张安邦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滚灯项目传承人

  张安邦,男,1958年8月生,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滚灯项目传承人。多年来,张安邦怀着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滚灯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滚灯在新时代重绽光芒。张安邦的坚守,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延续,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创新,他让这一源自明代军事文化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生,并融入现代生活。

  四代薪火相传 匠心创新工艺

  张安邦出生于滚灯世家,家族的滚灯技艺自清代传承至今,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四代传人。他自幼便跟随家族中的老艺人学习滚灯表演和制作技艺,完整继承了传统木制滚灯工艺。不过,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传承传统技艺,而是积极结合现代材料对滚灯进行改良创新。张安邦反复钻研老式滚灯的结构,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他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二代滚灯。从明清时期用竹条、柳条编织滚灯,到解放前采用罗圈骨架,再到张安邦创新性地使用高碳钢丝制作灯架,二代滚灯既保留了滚灯“纸包火”这一独特绝活,又增强了灯体结构的稳定性,还提升了表演的观赏性。

  每逢春节,张安邦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带领大家进行精彩绝伦的滚灯表演。他在灯光与人群中穿梭忙碌,滚灯的光芒映照着他的脸庞,也点燃了他心中传承滚灯艺术的炽热火焰。

  活化历史记忆 培育传承新苗

  景泰滚灯起源于明代长城烽火台的信号传递方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元宵节社火表演中的“演阵之灯”。表演时,人们通过阵法模拟军事斗争场景,极具特色。张安邦不仅成功复原了“四门阵”“迷魂阵”等传统表演形式,还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组织群众加入滚灯队,进一步扩大了表演规模。他带领滚灯队在各类节庆活动中精彩亮相,重现了“灯舞如花海,人走如龙腾”的壮观场面,让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舞蹈重新回到公众视野,焕发出新的生机。

  张安邦深知景泰滚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他积极投身“非遗进校园”活动。2022年,他在景泰县多所中学开设了滚灯培训课程,亲自手把手地教授学生滚灯制作与表演技巧。张安邦还结合纪录片《从古老城墙上走下来的滚灯》等影像资料,向青少年普及边塞文化历史。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也为滚灯技艺的传承储备了新生力量。

  守望文化根脉 接轨时代脉搏

  张安邦的坚守并非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他改良了滚灯道具的规格,专门设计出适合女性和儿童使用的版本,以此扩大滚灯表演的参与群体。他还带着滚灯登上“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的舞台,向外界展示这一传统艺术深厚的文化价值。不仅如此,景泰滚灯这一艺术形式也被搬上了大银幕,《马莲花开》《红飘带》等影片都涉及景泰滚灯题材。作为当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在电影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化象征作用,也为景泰滚灯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景泰滚灯不仅作为文化符号在电影中得以生动呈现,还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纽带,充分展现了景泰人民勇于奋斗的精神风貌。张安邦说:“滚灯不只是照明工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他将滚灯视为军事文化与民间智慧融合的结晶,通过精彩的表演传递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精神。

  张安邦的坚守,是传统匠人对文化遗产饱含深情的告白。从家族技艺的延续到创新改良,从乡村社火表演到校园课堂授课,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正如景泰滚灯在黑夜中舞动的明亮灯火,他的努力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照亮了文化传承的道路。

猜您感兴趣

文化艺术

张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