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芳,女,1949年10月生,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街道邻德社区居民、耀州好人文艺志愿队队长。丁淑芳义务传授谋生技能,带动周边妇女实现增收。她以自身经历为例,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危济困,努力传播正能量。丁淑芳曾获“陕西好人”等荣誉。
自强不息 自谋出路
丁淑芳出生在农村,童年时因家庭变故,她还没上完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但她没有放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梦想,立志要通过努力改变家庭现状。于是,她走出家门拜师学艺,学习缝纫技术。她勤学苦练,缝纫手艺精湛,做工细致,做出的衣服款式新颖。后来,她开了一家裁缝店,为人和善,小店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然而,丁淑芳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看到周边农村妇女大多没有一技之长,生活缺乏依靠,她便萌生了开办免费缝纫培训班的想法。说做就做,她积极与周边村镇联系,协调办学场地,同时联络有学习缝纫技能意愿的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她教授大家缝纫基础知识,让这些渴望学习的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在4年的时间里,她先后在孙塬、稠桑、寺沟、下高埝等乡镇培训学员800余人。大部分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一些缝纫基础技能,随后都进入了周边乡镇的服装企业工作。丁淑芳为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就像她的网名“白发剑客”一样,有着怡然自得的洒脱和仗剑走天涯的豪情,她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银龄助人 热心不减
从小饱受生活艰辛的丁淑芳,更加珍惜晚年的幸福生活,也深刻体会到命运多舛给普通人带来的不幸。她积极投身志愿者行列,热心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光发热,回馈社会。她是邻德社区里有名的热心人。从2013年起,她自愿成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志愿者,每逢节日就组织开展送温暖、包饺子等志愿活动。近年来,她先后加入福源慈善志愿服务队,为脱贫户推销农副产品;加入N+1爱心助学协会,深入柳林镇、关庄镇等地的学校,为困难儿童送去衣物,还去看望、照顾孤寡老人庞西凤……她的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2620多小时。每逢学雷锋纪念日,丁淑芳就会组织理发志愿者在广场为群众免费理发。她坚持带领志愿者在街头、广场开展志愿活动,发放市民文明手册,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常年为铜川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巩固和提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丁淑芳热心助人不分地域。2021年,河南、陕南发生特大洪灾,丁淑芳第一时间联系市红十字会和相关单位。仅用两天时间,她和伙伴们就将耀州好人志愿队筹集的15万余元救灾物资送到了灾区人民手中。丁淑芳还带领志愿队定期前往沮河两岸清理、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
在公益活动之余,丁淑芳通过分享自己和祖国共成长的感人事迹,让大家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发展,为社区和全社会传播正能量。为了提升自我,2011年,62岁的丁淑芳在只念过一年半书的情况下,进入耀州区老年大学学习电脑,凭借永不服输的劲头熟悉了电脑操作,开通了微博账号并发表作品300多篇。
排忧解难 为民服务
丁淑芳在热心投身公益事业的同时,始终积极关注身边群众,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社区里71岁的王淑霞老人,因腿部患病行动不便,一直很想学习太极扇舞蹈,可又因自身缺陷而情绪低落。丁淑芳得知后,主动邀请王淑霞参加学习。几个月下来,王淑霞明显自信多了。袁秀芳老人想通过参加广场舞锻炼身体,但之前曾遭人奚落,导致情绪低落,晚上失眠,还伴有头晕耳鸣的症状。丁淑芳知道后,耐心开导她,帮助老人逐渐走出低谷。袁秀芳老人的儿女说,母亲自从跟着丁淑芳学说快板,整个人都好像变了个样。2015年深冬的一天,丁淑芳在回家路上,遇到一位因生意受骗而坐在路边情绪低落的年轻人。她耐心开导,让年轻人重拾信心。此后,年轻人便称呼丁淑芳“妈妈”。
作为铜川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爷爷奶奶一堂课”活动的农民讲师,丁淑芳多次前往关庄墓坳小学、柏树塬小学等学校,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关心农村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教导他们懂得感恩、热爱学习。2018年7月,她加入铜川市妇联巾帼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打着快板宣传两会精神,宣传党的好政策。
回首过往半生,丁淑芳说:“我1949年10月1日出生,和新中国同龄。祖国的发展,我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党和国家为我这个农村妇女提供了各种学习平台和追梦舞台,我怀着感恩的心做这些事。我很幸福,也很感恩。”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