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张东颖

张东颖

中国科学技术馆工程师

  张东颖,女,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馆工程师。20多年来,张东颖始终坚守在服务观众的第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处理观众突发伤情百余次,形成标准化应急救助流程。她化解观众投诉矛盾300余起,投诉办结满意率达100%。她还为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服务,累计帮助找回走失儿童数千名、遗失物品上万件。张东颖用温暖与专业织就服务网络,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普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以“家人之责”守护观众安全

  一个夏日午后,一名5岁孩童在体验“创作你的乐曲”互动展项时,不慎夹伤手指,鲜血直流,嚎哭不止。母亲因过度惊慌甚至无法清晰表达情况。张东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边用消毒纱布为孩童止血,一边轻声安抚转移孩子注意力,同时协调安保部开辟“绿色通道”。在送医途中,她全程抱着孩子,用额头贴着孩子的脸颊安抚情绪。在就诊过程中,6个多小时孩子不曾离开过她的怀抱,她抱着孩子进行各项化验与检查,在等待手术时孩子在她温暖的怀里熟睡了。孩子爸爸赶到时,感动不已,连连致谢:“您的服务太贴心了,看得出您对孩子是真心疼爱,这份温暖比药物更能治愈伤痛。”陪诊结束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此后每次复诊,她都会自费为孩子准备零食、小玩具或绘本,使孩子将看医生的抵触情绪转化为期待小颖阿姨带他去看病。

  作为观众服务部咨询组的一员,多年来她累计处理观众突发伤情百余次,所有意外事故均实现“快速响应、妥善处置、全程跟进”,形成了涵盖紧急救助、心理安抚、后续关怀的标准化流程,建立了“应急救助档案”详细记录伤者康复情况,让服务延续至场馆之外直至观众内心。

  以“将心比心”抚平观众情绪

  面对观众因服务细节产生的投诉,她坚持“换位思考、主动沟通”的原则,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曾有老人反映安检员服务用语不当态度生硬,张东颖立刻主动走出服务台,搀扶老人至休息区,递上温水并耐心倾听,认真记录诉求后,带领老人前往安检口实地查看。

  在核实情况后,她一方面按照《中国科技馆接诉即办管理办法》启动应急流程,协调安检员诚恳道歉,另一方面,举一反三,组织开展服务礼仪培训。通过换位思考的处理方式,一年来她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投诉办结满意率达100%,用真诚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

  以“绣花功夫”解决急难愁盼

  在日常服务中,她将“无微不至”融入每个细节。曾有一名3岁幼儿因手指扎入木刺因害怕哭闹而无法配合处理,她全程轻声安抚,用糖果和玩具吸引孩子,成功化解孩子的恐惧,最终顺利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拔除。家长感激地说:“您比我们还耐心!”

  老人中暑晕倒,她跪地为其扇风降温直至救护车到来;为孕妇观众提供专属休息区、温水供应和应急药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全程护送+代办服务”,从入场购票到离馆送行,甚至帮忙联系家属接送。

  张东颖通过监控排查、场馆广播、微信群联动等方式,累计帮助观众找回走失儿童数千名、遗失手机上万部。曾有一观众将手机遗落在网约车上,她协助观众联系网约车平台,最终联系上司机将遗失手机跨城追回,观众激动落泪:“手机里的照片是孩子成长的记录,丢了真的无法弥补!”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串联成观众与服务团队间信任的纽带,她常说:“我所做的事儿,只是我们全体观众服务团队的缩影。科技馆服务团队的每名成员,始终坚守‘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一服务理念。”

  在她的服务日志上写满了这样的信条:“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想一层”。在这没有聚光灯的舞台上,她用一次次弯腰、一句句叮咛、一场场奔波,筑起了场馆与观众之间的“连心桥”,生动诠释了观众服务部作为中国科技馆的瞭望塔和应答器的功能,同时也践行了新时代科普工作者最质朴的初心与最闪耀的使命。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

张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