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臧翠堂

臧翠堂

招远市夏甸镇新村北村村民

  臧翠堂,男,1950年8月生,山东省烟台招远市夏甸镇新村北村村民。31年来,臧翠堂坚持每小时为妻子翻身、定时喂水喂饭、每天协助妻子进行康复训练。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起妻子生命的希望。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相守,生动演绎了执子之手最质朴、最动人的模样。

  推妻寻医倾力守护

  1974年,24岁的臧翠堂与王月荣喜结连理。婚后他们生儿育女,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就在一家人共同规划、憧憬美好未来之际,不幸突然降临。1994年,妻子王月荣突然瘫倒在地,性命垂危。当臧翠堂把妻子送到医院时,她已经陷入深度昏迷,躺在抢救室里毫无反应。经医生诊断,王月荣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脑缺氧,进而引发晕厥。万幸的是,经过全力抢救,妻子终于保住了性命,但身体机能严重受损。医生告诉臧翠堂,像这种病症,病人恐怕活不过一年半,让他尽早做好心理准备。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那一刻,他心灰意冷。但当他看到妻子,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中的信念又坚定起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治疗。”

  紧接着,臧翠堂用独轮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问药,跨越了上千公里的路程。招远、栖霞、烟台、济南大大小小的医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后背汗渍干了一圈又一圈,脚上的水泡破了一层又一层。在这期间,妻子数次萌生出放弃求生的念头,他总是耐心劝导,用无微不至的照顾重新点燃了妻子求生的希望。

  悉心照顾不离不弃

  天无绝人之路,在多次求医无果后,1994年,济南省立医院终于为臧翠堂的妻子制定了手术方案。然而,4.5万元的手术费对于当时的臧翠堂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村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号召左邻右舍伸出援手,很快就为他筹集齐了手术费用。术后,村民们又自发为他筹集了3000元,帮助他经营了一间小饭馆维持生计。饭馆一旦有了盈余,他会马上把欠款还给乡亲们,目前债务已经全部还清。

  妻子术后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在臧翠堂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帮忙照顾妈妈。臧翠堂每隔3小时给妻子喂一次饭,每隔2小时喂一次水。由于妻子吞咽困难,臧翠堂就把菜和肉剪碎,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每顿饭都要喂上半小时。妻子经常便秘,臧翠堂从不嫌弃,每次都直接上手。担心妻子被痰呛着,他只要听到动静就起来为她擦吸痰液。妻子31年卧病在床,血管和神经都逐渐萎缩,四肢也严重变形。对于如何护理瘫痪病人,臧翠堂不断摸索经验,久而久之竟成了“行家”。他每天早上会帮妻子做1到2小时的身体康复运动,防止机能退化和肌肉萎缩。每隔1个小时,臧翠堂就要帮妻子翻一次身,避免她久坐久卧长疮溃烂。为了方便晚上照顾妻子,他总是和衣而睡,几乎刚打个盹,就起身查看、照料,这么多年来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11000个日夜,细致入微的照料,妻子重新露出了笑颜。

  漫长岁月陪伴前行

  在31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下,妻子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体重从重病时的不足45公斤恢复到了现在的60多公斤,原本毫无知觉的双手也有一只恢复了部分功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今,75岁的臧翠堂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左眼视力几近失明,照顾妻子愈发吃力。孩子们越来越担心父亲的身体,便商量着轮流照顾母亲,想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可臧翠堂拒绝了。在他看来,只有自己陪伴在妻子身边,才会安心。

  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工作之余还能常回家陪伴父母,小院里时常充满欢声笑语。在政策保障和社会爱心的共同支持下,推着独轮车四处奔波求医的艰辛、为医药费发愁的日子,都已成为过去。臧翠堂时常对妻子说:“现在有这么多人帮忙,咱们更要好好活下去。”那些生活带来的磨难,在时光的沉淀下,化作了温暖幸福的底色。而臧翠堂与妻子手牵着手,续写着跨越半世纪的温情故事。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

臧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