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彭玉秀

彭玉秀

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杨家坪村村民

  彭玉秀,女,土家族,1972年7月生,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杨家坪村村民。面对公公患癌,彭玉秀随丈夫毅然返乡,日夜守护,尽心照料,虽未能留住公公,却无怨无悔,她将这份孝心延续到对婆婆的悉心照顾中,让婆婆安享晚年。同时,彭玉秀主动承担起照顾残疾大伯哥的重任,二十余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彭玉秀曾获“湖南好人”等荣誉。

  残疾大伯哥的“手足灯”

  1978年,彭玉秀与丈夫骆国庆喜结连理。可婚后不久,家庭的重担便无情地压在了她柔弱的肩上。丈夫的兄长自幼瘫痪在床,聋哑痴呆、大小便失禁,生活全需他人照料。1998年,大伯哥的病情加重,需要专人照顾,彭玉秀二话不说,主动揽下了这个重任。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为大伯哥翻身、擦洗、清理秽物、更换衣被。她总是提前准备好饭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大伯哥吃。由于长期卧床,身体很容易生褥疮,彭玉秀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帮他翻身,定时用温水擦拭身体,保持皮肤干燥。二十多年来,她从未抱怨,始终如一地照料。

  大伯哥病重时,她彻夜守候在他的床边,轻声安抚他的情绪,为他喂药、喂水,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变化。即便外出走亲访友,她也总是惦记着,一定要星夜赶回,只为让他吃上一口热饭。

  邻里们时常好奇地问道:“又不是你的亲哥哥,照顾他也不是你的义务,这么辛苦累不累。”每当这时,彭玉秀总是微笑着说:“既然嫁到这个家,我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我们要珍惜这辈子的缘分,尽我一份做家人的职责。”二十载寒暑,她用耐心与温情,为大伯哥筑起一方洁净温暖的天地。

  病榻前的守护者

  2003年,公公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彭玉秀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公公的照料中,骆国庆四处打零工维持家用。她日夜守候在病床前,端水喂药、擦身更衣、换洗被褥,三餐变着花样为老人炖汤煮粥。公公因为病痛的折磨,时常会情绪失控,对她的照顾百般挑剔,但她从无怨言。三年间,她衣不解带地照料,却终未留住公公。提及这段经历,她含泪道:“尽孝要趁早,别留遗憾。”

  如今,90岁的婆婆精神矍铄,逢人便夸:“我这媳妇比亲闺女还贴心!”彭玉秀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为婆婆准备好可口的早餐,然后帮她洗漱、梳头,陪她散步、聊天。她总是耐心地倾听婆婆的唠叨,从不打断她。每到换季,她都会提前为婆婆准备好衣物,确保婆婆穿着舒适。她把孝道化作一粥一饭的烟火温情,让年迈的婆婆在粗茶淡饭中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荒山变“金山”的奋斗者

  为了照顾家人,彭玉秀夫妇决定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扎根乡土,开启拓荒创业之路。“靠山吃山就要能养则养,能种则种,不能让任何一处良田荒芜。”彭玉秀夫妇二人每年养殖生猪四头以上,鸡鸭四五十只,种植玉米、花生、水稻、红薯、油菜等多种粮食作物二十余亩,产量共达万余斤。

  “我们每年收入6万多元。”彭玉秀介绍,“这几年,还清了以前修房、给公公治病欠下的债,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读书,还存下了一点积蓄。”

  二十多年来,彭玉秀用孝顺、勤劳、担当,诠释了一个儿媳、妻子、弟媳的责任,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年迈婆婆和残疾兄长的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与敬,用柔弱的肩膀撑起爱的一片天。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

彭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