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女,汉族,1975年12月生,大荔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作为妇产科医生,她用爱心、细心、责任心托举起了生命的希望。2020年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22年获得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从踏上医学之路起,王艳丽心中便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无比热爱与执着追求。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她始终坚守初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1999年,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家乡大荔县,来到大荔县妇幼保健院工作,加入妇产科这个大家庭。回忆起刚上班那会,王艳丽感触地说:“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独自接生宝宝时的情况,那是一位年仅19岁的初产妇,产程相对比较长,她也很紧张,总是要拉紧我的手才觉得有安全感,于是,我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严密观察产程变化。孩子刚生出来时出现了窒息,经过紧急抢救才哭出响亮的第一声。那一瞬间,小小的生命像一缕阳光,一下子照在我的心上,我打心底里喜欢他们,我要尽全力呵护他们。”
业精于勤 孜孜不倦
在工作中,王艳丽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她常年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坚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更新知识储备,矢志不渝攀登医学高峰,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日常工作中,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年轻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理论知识欠缺等情况,她通过传帮带、业务考核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医疗水平,科室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妇产科重患者的诊治和抢救必须同时间赛跑,有一次一名子痫前期重度、胎盘早剥的年轻产妇,血压一度高达180/120mmHg,同时,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她组织科室医务人员成立急救小组,立即展开抢救。无影灯下,大量的内出血已渗入子宫肌层,子宫呈紫茄子色,失去了收缩力。大量的纤维蛋白原、血浆、新鲜血液不断地输入到患者体内,几乎将患者全身的血液全部置换,子宫还是疲乏无力,大家都认为到了非切除子宫的地步。王艳丽却说:“再等等,26岁,太年轻了,切除子宫对我们来说,几分钟的事,但对她来说,失去子宫打击将会非常大。”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子宫恢复了红润,出现收缩,保留子宫成功。在场医务人员无不敬佩她的胆识与才干,更见证了她柔软的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她笑着说:“看着患者因为我的努力而康复,我感到十分自豪。”
对待每一次手术、每一个病例,王艳丽都严谨细致,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她成功救治了众多患者,赢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称赞。
医者仁心 不舍昼夜
王艳丽非常关心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和幸福,并尽努力为每位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在门诊坐诊,对每一个病人她都深入细致地检查诊断治疗;在病房工作期间,也是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住院病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值班与否,只要病人需要,她都会出现在岗位上,不舍昼夜地为患者守护健康。“这是我爱的职业,救死扶伤、迎接新生命是我的天职,能为患者减轻痛苦,能多治好一个患者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守护新生”23年,王艳丽用爱播种,用心耕耘,用青春年华诠释着医者仁心。她带领产科全年救治中心接诊孕产妇3500余人次,收治高危孕产妇800余人次,新生儿科接诊救治新生儿1500余例。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努力提高妇女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为妇幼健康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