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青,女,汉族,博士研究生,1974年3月生,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2024年获评“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年度人物,荣获第六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荣誉称号。
深耕皮肤病领域20余年,陈柳青看过不下10万张皮肤病理切片,报告过上百例皮肤疑难病、罕见病,经她诊治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享受拨开迷雾那一刻
16岁考进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陈柳青回到襄阳老家当了一名内科医生。3年后,陈柳青选择去了皮肤科。当时,做儿科医生的父亲对此表示不理解。但陈柳青认为,已知的皮肤病多达三四千种,其中不乏各种疑难病、罕见病,很有发展空间,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两年后,她考上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5年硕博连读。
入学时,老师赠予她一本《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这本书密密麻麻记满陈柳青对皮肤病的认识,时至今日她仍经常翻看。此外,她每次出门诊都会带一台相机,帮助记录患者的皮损情况和治疗变化,这个习惯从学生时代一直保持到现在。
“留下书籍是为了记录经验和教诲,举起相机是为了更好地担起医者的责任。”陈柳青坦言,正是这一本书一台相机,让她学会了用“第三只眼”来看病。
2005年,陈柳青博士毕业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当时科室每年只有两千余份皮肤病理切片。在她的努力下,现在科室每年的病理切片量达2.6万份,样本库里已拥有超过20万份皮肤病理样本。
揪出罕见皮肤病元凶
“别人说我很神,其实我只不过是把表象和病理结合了起来!”陈柳青说。
2023年春节前后,20岁女大学生小梅严重腹痛发作,伴有丘疹,迁延不愈,辗转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为小梅查体时,陈柳青发现,她皮肤上的广泛性点状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乍看之下类似紫癜,但高度怀疑为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是一种罕见病,又称“法布里病”。陈柳青为小梅进行了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申请到免费的基因检测,检查结果证实了陈柳青的诊断。
经过近20年的潜心钻研,陈柳青看过不下10万张皮肤病理切片,练就了一双“金睛火眼”。她上报过泛发性多核细胞血管组织细胞瘤、皮肤淋巴腺瘤、腋窝颗粒状角化不全等多个全国首发病例和超过百例的皮肤疑难病、罕见病,被誉为“火眼神探”。
去年2月28日,陈柳青携团队设立“皮肤罕见病门诊”,一年来为近千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确诊了近50例皮肤罕见病,并为罕见病家庭提供优生优育遗传咨询。
瞄准需求搞科研攻关
从开设大疱性皮肤病门诊,成为全国天疱疮临床研究中心之一;到成立无痛光动力诊疗中心,将患儿安全治疗年龄降至1岁;再到设立皮肤罕见病门诊,构建基于皮肤表型的罕见病筛查管理系统……陈柳青带领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年均服务皮肤病门诊患者超过130万人次。
近年来,陈柳青瞄准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皮肤感染和免疫方向,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搭建皮肤影像多模态研究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8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参与编写专著10余部,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等。2022年,依托武汉市第一医院建设的“皮肤感染和免疫实验室”被纳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
陈柳青主持的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建立免疫性皮肤病生物靶向治疗的精准监测体系,为免疫治疗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和治疗后感染风险的预测,力争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