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杨智忠

杨智忠

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守陵人

  杨智忠,男,1947年2月生,山东省潍坊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守陵人。

  出身军人家庭的杨智忠,在守护烈士陵园的24年里,尽心尽力地将烈士们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认真整理烈士档案和信息,还自费奔走于大江南北的多处战役遗址,为陵园里的56位烈士找到了家人和故乡。杨智忠曾获“山东好人”等荣誉。

  出生在军人家庭 守陵是使命也是传承

  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位于饮马镇镇区西南约1000米的地方,陵园四周是青砖院墙,大门朝南。远远望去,整个陵园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严严实实地覆盖着。这里,长眠着720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也是退伍军人杨智忠老人默默守护了24年的“家”。

  谈起成为守陵人的初衷,杨智忠说,他的父亲是一名老革命,曾在战斗中腿部受重伤,两位战友为掩护父亲撤退英勇牺牲,而他的舅舅也是一名烈士。“掩护我父亲的两位救命恩人,还有我舅舅,都长眠在这座陵园里。”杨智忠感慨地说,“2001年我退伍后,一听说烈士陵园要找一名管理员,我想都没想就向民政局提出了申请。来守陵,对我而言,既是使命,也是传承啊!”那时,杨智忠刚54岁,家里有三个儿子,孙子、孙女也都还小。他没有通知亲友,直接把行李搬到了陵园。面对家人的劝说,杨智忠对孩子们说:“我总觉得守护烈士陵园是我军旅生涯的一种延续。在这里守护烈士英魂,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就还是一名军人。”就这样,杨智忠和妻子于爱云一起,带着3岁的小孙女住进了烈士陵园一侧的小屋,成了720位烈士的守护者。这一住,就是24年。

  致敬英雄 做忠诚的守护者

  刚到陵园的前几年,日子还算安稳。然而,2004年的一场变故,让杨智忠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时,他的妻子于爱云突发重病,住院一段时间后需要回家休养。可陵园条件简陋,不利于妻子康复;但陵园又是杨智忠的精神寄托,要是回家,就没办法继续陪伴烈士们,他实在舍不得离开。

  杨智忠偷偷跑到墓区大哭了一场,以此发泄内心的苦闷。发泄完情绪出来时,他忽然听到门口有人说话,原来是烟台海阳的两名烈士家属前来寻找烈士墓。他们告诉杨智忠,自己的爷爷是在丈岭战役中牺牲的,父亲生前四处寻找都没找到墓地,他们好不容易循着线索找到了这里。杨智忠赶忙翻出名册,却没找到与烈士证上相符的名字,接着又带他们到丈岭战役墓区转了好几圈,依旧没找到,便告诉他们这可能是无名烈士。两人听后,在墓碑前跪地痛哭,那场景让杨智忠心里难受极了。“看着他们悲痛的样子,我心里五味杂陈。烈士家属们对烈士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及几十年接力寻找的辛酸,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我们很难感同身受。我要留在这里,帮烈士们找到家人。”杨智忠说,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帮烈士寻亲。老伴十分理解和支持他,通过喝中药调理身体,和他一起留在陵园坚守。

  一生坚守 为56位烈士寻到家属

  饮马烈士陵园内有720座烈士墓,其中只有60座墓碑上有烈士名字,而记载了烈士地址的仅有17座,并且由于年代久远,墓碑上记载的地址大多不够详细。为了准确为烈士找到亲人,杨智忠精心研读陵园里所有可考的烈士资料,并分批进行整理。他文化程度不高,但每天都拿着一个小本子在陵园里来回奔走,逐一比对信息,把能查到的烈士姓名、籍贯、年龄、牺牲日期、参加的战役等内容,都整理成了两个厚厚的笔记本。“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心疼这些烈士。他们牺牲的时候,大多数只有十几岁、二十岁出头,还都是孩子啊。帮他们找到家人,是我后半生最重要的事。”

  在妻子的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杨智忠就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他前往烟台、青岛等地,按照资料中的记载去寻找烈士的家乡。后来,昌邑义工联合会和媒体也加入进来,寻亲队伍不断壮大,寻亲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专业。2012年,在烟台市牟平区民政部门的协助下,杨智忠为埋葬在陵园里的杨忠先等3名烈士找到了家人。同年,他又亲自前往烟台莱州,为邵正云等3名烈士找到了亲人。2013年,临沂的一个人通过网上信息联系到杨智忠,此人是烈士张志田的孙子……

  截至目前,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杨智忠老人已经为56位烈士找到了家属,而且他还在持续不断地寻找着。“陪伴守护好英烈,把他们的英魂送回家,是对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精神的致敬。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杨智忠说。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

杨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