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男,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高新区初村镇农工办负责人。他曾是一名军医,军旅20年,转业后奋斗在医疗卫生工作的第一线,用专业技术、优质服务为辖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自我区发生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 王涛迅速参与到区疫情防控指挥工作中去,自此之后的三个多月,舍小家顾大家,不分昼夜吃住都在工作岗位。每天成千上百通电话逐人逐项的留调核查、24小时随叫随到的隔离点医疗技术支持,面对繁琐又艰巨的工作任务,他累坏了双眼,每天被干眼症折磨着,一边滴着药水一边处理文件;来回奔波旧伤复发,他吃着止痛药拖着浮肿的脚踝坚持着。疫情稳定后,已经错过了微创手术的最佳时机,如今不得不住院治疗。
主要事迹:
他曾是一名军医,在部队工作20年,2013年转业至高区怡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始终奋斗在医疗卫生工作的第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带领全体职工用专业技术、优质服务为辖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0年1月,新冠肺炎开始肆虐,自23日我区发生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 疫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战士”的宗旨意识激发起王涛同志的战斗热情,迅速参与到我区疫情防控指挥工作中去。
面对繁琐又艰巨的工作任务,我觉得虽然不能像全国各地的同行一样,成为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逆行英雄”,但是作为卫生科的一员,希望通过科室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我区居民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自此之后的一个多月,舍小家顾大家,几乎不分昼夜吃住都在工作岗位。3月18日晚父亲不慎摔伤导致右膝骨折,他也没能回家照顾。
按照高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分工,他的首要任务是对确诊患者的密切基础者进行轨迹排查和信息核对。当时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有限,而密切基础者的轨迹排查又是一项时间紧迫、风险高的工作。他没有退缩,作为专业的医务人员,利用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在部队积累的防疫经验,指导同事、密切基础者做好自身防护及消毒杀菌工作,前后共计对30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轨迹排查,并对他们的信息逐一进行核对,最终做到了零感染、零出错。
除了承担冲在前线的工作,疫情平稳期,他一直坚守在指挥部做各种保障的工作,不分昼夜,不分工作日,一直在线,面对居民对政策的不了解,以及因为疫情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各种求助电话,都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安抚居民情绪,在此期间,共计拨打和接听政策解释、咨询类热线和求助电话5000余次。
10月11日,青岛市发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当天晚上10点多,接到高区疫情指挥部电话,要求两天内完成对辖区内9月23日以来有青岛市旅居史的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接完电话,按照部署,他迅速联系辖区初村镇卫生院、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连夜制定检测流程、进行人员安排、梳理物资需求情况,安排部署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另一方面,和居委会做好沟通,确定推送相关人员名单的流程。因准备工作充分,第二天的核酸采样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前后共计组织核酸检测3万余人次。
王涛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因为长时间工作,眼睛也累坏了,得了干眼症,每天一边滴着药水一边处理着文件;脚踝受伤也一直坚持工作着,没有时间去治疗,总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可以把手术做做,但病情已经不允许拖延,不得不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仍然关注的疫情,期盼着他的伤和疫情早日恢复。他真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筑起了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防护墙”。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