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蓉,女,1967年1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菜籽坝社区村民。
2009年,邻居意外离世,留下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妻子胡连琴和两个年幼体弱的孩子。尽管自家经济拮据,王仕蓉仍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将胡琴(化名)母子三人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十余年来,她含辛茹苦,每天凌晨4点起床操持家务,既要照顾残障的胡琴,又要抚养4个孩子,还要打理家中的农活。在王仕蓉的悉心照料下,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胡琴也有了安稳的生活。
王仕蓉曾荣获“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荣誉。
邻居亡故 毅然伸出援手
王仕蓉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丈夫在外务工,自己则在家务农、照顾子女公婆,生活虽清贫但幸福。张德顺是王仕蓉的邻居,因妻子患有精神病、两个孩子又年幼体弱,家中事务无人操持,他只能在家种地或在周边做短工维持生计。左邻右舍的邻居便经常给他送去一些食物接济,王仕蓉也隔三岔五去他家帮忙清洗缝补、收拾家务。
然而,2009年的一场变故,打破了两个家庭的平静。2009年3月11日,张德顺在帮邻居拆除旧房时不慎从6米高的房顶坠落,最终经抢救无效离世,留下了患病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张德顺去世后,原本就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妻子胡琴变得疯疯癫癫,两个孩子阿梅和阿森也无人照顾。
王仕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本就贫寒的家庭失去唯一的依靠,今后怎么生活?在询问了胡琴母子三人意愿后,王仕蓉心一横,决定把胡琴母子三人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彼时,王仕蓉的家境并不宽裕。9岁的儿子和16岁的女儿还在上学,公婆患糖尿病多年需要照顾,全家的开销几乎都压在丈夫肩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考虑到家庭实际情况,那时家人都不支持我收留他们。”但王仕蓉觉得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没有过不去的坎。在她的坚持下,胡琴母子三人正式成为家里的一员。
含辛茹苦 操持七口之家
从那一天起,王仕蓉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做饭、洗衣、洗脸、梳头……精神失常的胡琴、多病的公婆、4个孩子加上一块土地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家里突然多了两个孩子和一个特殊的病人,丈夫又常年在外务工,家庭的琐事让王仕蓉忙得不可开交。最初的几年,王仕蓉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为了让全家人都能吃饱饭,她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煮好早饭后再叫4个孩子起床吃饭,还要给胡琴洗脸梳头。等3个大一点的孩子吃完早饭后,又步行近一个小时送他们到镇上读书,然后迅速返回家中,带着无法独立在家的胡琴和她4岁的女儿阿梅下地干活。
到了晚上,王仕蓉还要面对新的挑战。胡琴常常晚上胡闹着不肯睡觉,王仕蓉只好像哄小孩一样哄她。后来,为了方便照顾,王仕蓉干脆把几张床都搬到了一个屋里,左边睡孩子们,右边睡胡琴。回忆起过往,她不由得眼泛泪光,“当时想,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孩子们能健康快乐长大,一切都值得。”
在照顾胡琴母子三人的过程中,王仕蓉付出了无数的心血。阿梅6岁那年,半夜生病,王仕蓉抱着孩子在床边坐了一夜,天刚蒙蒙亮,就背着她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赶到镇上就医。还有一次,阿梅腿上生疮,王仕蓉四处打听治疗的方法,带着她跑了多家医院,最终在两三个月后,她的病才治愈。
苦尽甘来 迎来幸福生活
十余年间,为养活一家七口,王仕蓉与丈夫省吃俭用。在王仕蓉精心呵护与悉心照料下,孩子们渐渐长大。起初,王仕蓉的大女儿看到母亲对收留的弟弟妹妹比对自己还好,心里不理解甚至嫉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逐渐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开始主动照顾弟弟妹妹,成为母亲的得力帮手。
王仕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让村里人从开始的不解,逐渐变为由衷的钦佩。“两个娃确实带得好,王仕蓉对他们像对自己亲生的一样”“一屋六七口人,还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王仕蓉确实了不起”……渐渐地,周围的村民也时常去搭把手。“家里的旧衣服、自己种的菜,我们有时也送一点过去。”邻居张元英说。
当地民政部门在得知胡琴母子三人的情况后,积极为他们争取到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每月补贴。当地党委政府逢年过节送去米、面、油等爱心物资。孩子们上学也有了困难家庭子女的生活费补贴和一些扶持资金的照顾。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如今,艰辛岁月已成过去,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阿梅顺利高中毕业,阿森被录用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名消防员,胡琴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平稳。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王仕蓉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面对赞誉,王仕蓉淡淡地说:“远亲不如近邻,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邻里互助的美德。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