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惠全,男,1989年4月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护林员。
14年来,符惠全坚守护林一线,每月22天深入雨林巡护,足迹踏遍管护区域。他自学成才,能识别300多种动植物,参与编写7本雨林图鉴,提供200多张科研级图片,见证了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复苏,用镜头和脚步守护着这片绿色“生态宝库”。
脚步丈量热带雨林 守护绿色“生态宝库”
自2011年加入护林员队伍以来,每个月有22天的时间,符惠全都要在天微亮时开始“全副武装”:穿上迷彩服、带上一把砍刀、一部装有GPS定位设备的手机,有时包里还会装上无人机或者红外线相机。这是符惠全巡护的重要装备。符惠全的主要任务是森林管护、防火、宣传、协助科研等工作,他深深浅浅的脚印踏遍巡护范围内的每一寸土地。
跋山涉水数小时后,细细的汗珠从额头沁出。“雨林里坡陡苔滑,摩托车只能开到山脚,剩下的路程都得靠脚力。”对符惠全来说,身体上的劳累已经是家常便饭,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季,巡山护林都不能停,摔跤更是常有的事。
符惠全从小在鹦哥岭长大,他自认为对这片雨林十分熟悉,但是真正加入护林员队伍后,才发现他了解的热带雨林只是“蜻蜓点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许多科研单位、高校的专家常到访开展科研活动,符惠全在一次次同行中不断学习热带雨林的知识。“每次发现认识了新的生物,就像交到新朋友一样开心。”符惠全通过镜头认识到越来越多的“新朋友”。“鲜活的生命就在眼前,很难不激动。”符惠全说,护林员的岗位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也是他肩上的责任。
热带雨林生物的“记录者”
鹦哥岭片区有39种蛙类,符惠全对它们的习性很了解。“这几天巡林发现,在鹦哥岭的河溪边,海南湍蛙的活动变得频繁。”符惠全说,海南湍蛙的繁殖季节是4-8月,也是观测的好时机。
2016年至今,符惠全管护班组持续监测油斑树蛙。“最初在树洞里发现有4只,后来放置人工水盆,入盆繁殖,2018年数量增长至13只。”那是符惠全第一次感受到守护生命的喜悦,也激发了他对守护动物、植物的热情。
多年来,符惠全见证了热带雨林里的物种变化,动物们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许多以前未曾记录的珍稀动物如今也成了雨林中的“常客”:有黄猄(赤麂)、水鹿快速闪现,有漂亮的孔雀雉,还有凶猛的野猪。
14年巡山护林,符惠全坚持拍摄图片查阅资料自学,向上山的科研人员和专家请教学习。现在,他能够一眼识别出300多种动植物,是鹦哥岭“行走的图鉴”。
近年来,符惠全参与了《海南鹦哥岭鸟类图鉴》《两栖及爬行动物图鉴》《海南鹦哥岭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图鉴》等7本图鉴的部分编写工作,提供了超过200张科研级图片,为雨林中的动植物“建档”。“每名护林员,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守护这片雨林,守护里面生活的‘雨林精灵’。”符惠全认为,护林员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珍稀动物和植物在这片广袤的雨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