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曲措,女,藏族,1995年6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文博助理馆员。
作为那曲市羌塘女子文物普查队队长,次仁曲措和队员们走遍那曲市11个县(区)、100多个村(居),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记录着藏北高原的历史文化遗产。
青春选择 跨专业踏上高原普查之路
2023年11月,我国在时隔16年后再次启动文物普查工作,这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藏北高原上,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羌塘女子文物普查队。这支队伍由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藏族女子组成,次仁曲措担任队长。尽管次仁曲措在文物系统已有几年的工作经历,但对于文物普查工作,她此前并未深入接触过,而且并非专业出身。面对初次担任普查队长的重任,她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焦虑。然而,出于对文物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普查工作的高度重视,她积极投身于国家和自治区举办的普查培训,虚心向参与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前辈请教。她废寝忘食地学习,不断拓展相关知识理论,为普查工作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
正式开展普查工作后,次仁曲措主动挑起最困难、最棘手的任务。每次行动前,她都会细致地规划路线,积极与当地群众和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合理安排队员的工作任务。她带领普查队伍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采用“白昼实地丈量+深夜整理建档”的工作模式,圆满完成了全国海拔最高市县的野外实地普查任务。截至2025年3月,女子普查队员们的累计行程已达50000余公里,完成了64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实地普查工作。其中,复查文物点331处,新发现文物点317处。
坚守使命 用脚步丈量文明长度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气候寒冷干燥。即便到了三月,这里依旧面临着温度极低、缺氧且风沙肆虐的严酷环境。次仁曲措带领普查队员们,克服了零下20度的低温以及8至10级的大风,顺利完成了相关文物点的实地调查、资料整理、图纸绘制和信息填报等工作。在普查期间,由于高海拔环境以及高强度的工作,所有队员都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尤其是次仁曲措,发烧到39度多,声音沙哑得几乎无法发声。但为了不耽误普查进度,她依然坚持和队员们一起爬山开展调查工作。在班戈县进行调查时,她和队员们在暴雨中坚持普查了6个小时;在尼玛县,由于无法及时返回住宿点,她们只能向当地村民借宿过夜。
薪火相传 用信念守护高原文化根脉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次仁曲措和队员们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文物普查的“接力棒”。她们秉持着守望初心、严谨求实、传承共享的信念,翻雪山、穿荒漠,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努力拼凑出历史的完整图景。在普查过程中,次仁曲措和队员们还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她们向牧民耐心讲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解答牧民心中的疑问,引导牧民从文物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线索提供者和文物守护者,为普查工作贡献力量。当地牧民们积极响应,主动为普查工作提供线索。不少牧民甚至特意将放牧点迁移到文物点附近,以便更好地看护文物,防止其遭受破坏。正是有了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不仅是一次对历史信息的记录,更成为了一场文物普查的接力与文化共建的生动实践。
次仁曲措和队员们把高原当作课堂,用步履书写篇章,将青春的激情与信仰的力量深深扎根在这片纯净又荒凉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文物工作者的动人赞歌。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