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龙,男,1988年8月出生,2013年开始在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法官助理、员额法官,他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公正、公平、高效、 廉洁”的司法理念,赢得了一致好评。多次被授予嘉奖,评为优秀公务员,授予“承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选树为新时代“冀青之星”。他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尽责做好诉前化解、多元化解纷、简案快审执等工作,以一件件公平高效处理的案件,为人民群众坚定法治信念贡献着一份力量。 ??人民法官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也是司法服务的提供者,既要依法办案,又要肩负社会责任。尽责对待每一件事、每一起案件、每一位当事人是他的工作标准,他用尽责的工作态度和担当精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司法为民就在身边。他常说工作中最怕尽责二字,把每一起案件办好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就是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职责所在。
?一、忠诚、担当、尽责
(一)、一站式服务,让司法有“温度”。作为速裁法官,他将大量纠纷化解于诉前,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2021年2月,有位王大爷拿着一张欠条来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说李某欠其一千五百元货款未给,电话更是不接,李某的住处离法院较近,他随即带着王大爷到李某家,经一番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李某当即把钱全部付清。王大爷自迈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到纠纷解决,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大爷连连致谢,不断的说着“真好”。2021年3月,一厦门某公司起诉双滦区某公司,标的数额为一万余元,考虑到原告路途较远,为最大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他借助“冀时调”工作平台开展工作,及时联系被告解决纠纷,释理明法,被告在对账目核对一致后将一万元款项支付给原告,纠纷顺利化解在诉前。2021年1月至3月期间,他已在诉前化解类似案件87件,在源头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既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司法效率,做到司法为民,为人民办实事。
他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诉前化解工作规范,形成了“事事有章可循、案件即来即办”的灵活工作机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针对事实基本清楚、争议不大、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和敏感案件,利用“冀时调”工作平台发挥好法院诉前调解职能,在诉前为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对调解成功达成一致意见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协议,如不能即时履行,则当场予以立案并制作调解书;对达成协议后能够即时履行的,督促即时兑现,一件件纠纷得以高效解决,有效促进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简案快审,让司法有“速度”。案件数量多、审限短、“案小”是简案的特点,作为简案法官,快节奏是标配,每天都是急行军。案件虽简,但群众利益无小事,权利丝毫不能减。为高效公平保质的办理每一起案件,他坚持非必要不通知当事人到法院,尽职权收集证据明事实,调解不能迅速裁判的工作方式。他说法官不是程序员,要有为民之心,给弱者以公平,除社会之瘴气,树公众之信念。2021年1月,在处理四个劳务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手里仅有一张自写的劳务明细,双方当事人对谁是雇佣方、谁的工程、工人的工作量,工作天数、日劳务费等均有很大争议,连原告自己都认为务工费肯定没希望了。在调解过程中,被告一句派出所曾经对纠纷出警,让他看到了案件突破点,他主动使用职权,立即到派出所调取当时出警录像,反复多次播放后案情初步明朗,案件得以圆满解决,“要不是你,我们这工资肯定是拿不回去了”,该案当事人一趟解决,五天办结,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并伸出点赞的大拇指。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每当人民群众对他大加赞许的时候,他总会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 ,他忠诚维护的是法律的神圣与尊严,这也正是新时代法院干警的高贵品德。
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无不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他常说法官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到老百姓对公平与正义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念,因此要公平对待每一件案子,对当事人客气一些,要让当事人坐下说话,要让当事人少跑几次,要让当事人诉讼的时间再短一些,要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的明明白白,要怀着对群众朴素而深厚的感情去办案,恪尽职守。他案件平均办结天数仅为7.5天,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宗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基层法官,身处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第一线、前沿阵地,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复杂对立的矛盾,家长里短的琐碎和错综复杂的案件。法官的工作是辛劳的,又是快乐的,当一起起案件被成功调解或者判决,一个个当事人露出满意笑脸,权益得到维护正义得以实现时,他也从中感受了幸福和自豪。
(三)、多元化解,让纠纷“有选择”。司法不仅体现在以司法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上,亦应与街道、乡镇、行业组织等共筑市域综合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主动进社区、村庄等与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组织等一同化解矛盾,为人民法院参与市域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代群众对司法有新期待、新要求,纠纷解决过程中,常常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要找准矛盾焦点,耐下心,才能做到矛盾化解、定纷止争,没有能吃苦奉献的精神就无法做好“调解员”,没有担当与使命,没有司法为民的思想,就做不好这项工作。他用将法律知识化成日常语言,进社区、乡村解疑答惑,与街道、乡镇、人民调解员等解决群众身边事,进行法律宣传教育,老百姓常说,他来了说的话我们既能听得懂还能听得明白,经他调解的案件我们服气。多元解纷,以和为本,让司法有温度,便民有态度,他在平凡的工作追求着不平凡,平凡的岗位上塑造着不平凡的自己。
二、筑牢思想之魂、提高过硬本领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他总在不断提醒自己,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学习一刻不能放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充实自己,不断获得精神食粮,才能筑牢思想之魂,忠实履行职责;才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将“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行动指南。他牢记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干事业,在追求司法公正中获取精神上的快乐,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秉公司法,为人民群众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法律服务。他日复一日坚守岗位,用心处理好每一个案件,风雨无阻,虽看似平凡,但解决百姓心中“天大”的事,他深知做一名新时代的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手中的权力来服务人民,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法官。
三、廉洁司法、公正办案
在工作中,他对待当事人态度谦和,热情服务,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惑,拒礼拒贿,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严格遵守“五个严禁”和“六条禁令”等相关纪律和制度,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一直以来,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形成了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四、砥砺前行
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有的是在一个个案件上的“坚守”,有的是对法律信仰和公平正义的坚守,有的是对岗位和司法为民的坚守,正是一个个这样的坚守铸就了共和国法治力量,铸就了社会和谐稳定。
他办理的每一个“简案”其实并不“简单”,都会影响到当事人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一生,他深知做一名新时代的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高效便民为民而不断努力,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而继续前行。
猜您感兴趣
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