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周(?—前95年),字长孺,西汉南阳郡杜衍县(今河南南阳市卧龙区)人。西汉大臣,杜延年的父亲。出身南阳(义纵)郡吏,甚有能名。推荐给廷尉史张汤,授御史。受命查办沿边郡县因匈奴侵扰而损失的人畜、甲
朱祐(约公元前10年~48年)字仲先,汉族,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自幼与刘縯、刘秀兄弟相识,关系极好,自刘縯、刘秀起兵就一直跟随左右,从平河北、围困洛阳,
任光(?-29年),字伯卿,南郡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为人忠厚,受人喜爱,历任乡啬夫、郡县吏。刘演攻破宛城后,投降汉军,参加“昆阳之战”。更始元年
刘隆(?-57),字元伯,南阳安众(治今河南省邓州市)人。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西汉安众侯刘崇的宗室。早年经历,游学于长安。投靠更始帝刘玄,授骑都尉。更始二年,投奔刘秀,久经战
来歙(?-35年),字君叔,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名将、战略家。新朝末年,作为刘氏姻亲,受到王莽的拘禁,在门客的营救下,得以免罪。更始帝即位,担任小吏,不得信任。更始帝败亡后,投靠光武帝刘
邓晨(?―49年),字伟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元勋,豫章都尉邓宏之子,光武帝刘秀的姐夫。邓晨在新朝末年随内弟刘秀起兵,更始帝刘玄称帝,任命邓晨为偏将军、常山太守。邓晨先后与刘秀攻占颍
刘良(前25年—41年),字次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八世孙,光武帝刘秀叔父。汉平帝时,举孝廉出身,授萧县令,抚养光武帝刘秀兄弟。地皇三年(22年)十月,带领刘縯、
李轶(?~25年),字季文,南阳郡宛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两汉之际历史人物。出身宛城豪族,随从刘縯、刘秀兄弟起兵于舂陵。舂陵兵和绿林军结盟之后,投靠绿林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协助杀害大司徒刘縯
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随太常将军刘嘉,后来投奔大司马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刘秀
邓骘(zhì)(《东观汉记》作邓陟,?-121年),字昭伯。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时期外戚、将领,太傅邓禹之孙、护羌校尉邓训之子,和熹皇后邓绥之兄。邓骘最初被大将军窦宪征辟,因其妹邓绥入
刘伯姬(公元前2年~30年),南阳蔡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公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光武帝刘秀的妹妹。跟随兄长刘秀起义于舂陵,颇有贡献。东汉建立后,封宁平公主,嫁给大司农李通。
李通(?~42年),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世代经商,成为南阳豪族。起家五威将军从事,迁巫县丞。跟随刘秀兄弟起兵,参加舂陵军。
岑彭(?-35年),字君然,南阳郡棘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新朝末年,署理棘阳县长。更始元年(23年),镇守宛城,兵败投降于刘縯,册封归德侯。刘縯遇害后,隶属大司马朱鲔、
邓奉(?~27年),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初年将领,邓晨(刘秀的二姐夫)之侄。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邓奉起兵于淯阳县,曾经保护过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及其家人,刘秀称帝后,封为破虏将军。因为吴汉纵兵
刘縯(?~23年),一作刘演,字伯升,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刘縯个性刚毅,慷慨有大节,喜结交豪杰。地皇三年(22年),与刘秀等发动起义,号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功臣,政治家、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好,新莽败亡后往投刘秀,劝其以河北为基地,收揽民心,待机取天
燕文贵(967年—1044年),北宋画家。文贵一作贵,又名燕文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画山水、屋木、人物。宋太宗时至汴梁于街头卖画,被画院待诏高益发现并加以举荐,后进入翰林图画院,甚得太宗赏识。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
吴士彦,人名。男,一为唐代驸马,记载见于《新唐书》、《旧唐书》、《元和姓纂》;一为现代名中医,湖州人氏。其父吴澄是唐代宗生母章敬吴皇后的兄弟,娶唐玄宗第十六女楚国公主为妻。《新唐书》和《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