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镛(1826年-1899年),名介康,字冠军、贯经。因排行第三,人称“刘三东家”。浙江湖州府南浔人,祖籍浙江绍兴上虞。实业家、慈善家。南浔“四象”之首。刘镛当过绵绸庄的学徒,邱启昌丝
姚平,西汉著名学者、经学家,西汉朝代睦侯侯爵,舜帝奉祀使。官至谏议上大夫,冀州刺史,西汉末年姚平为战乱而保舜帝嫡系血脉永续,举家迁隐吴兴郡,是吴兴姚氏定基之祖。
徐齐聃(631-673年),字将道(墓志载其字希道),湖州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子,唐太宗徐贤妃之弟,唐高宗徐婕妤之兄。出身东海徐氏,八岁能文,起家曹王府参军。永徽初年,担
管道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吴兴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著名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南宋景定三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
孟郊,苦吟诗人代表,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何伯祥,字世麟,易州易县(今属河北)人,祖籍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元朝将领。元仁宗延佑初年,追赠推忠保节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易国公,谥忠毅。
何玮(1245年-1310年),字仲韫。元易州易县(今属河北)人。元朝易国公何伯祥之子。元朝大臣。何玮袭父兄知易州及行军千户职,从伯颜灭南宋,为管军总管。至元十一年(1274年),丞相伯颜受命伐宋,征何玮为帐前都
何伯策,大慈阁素食文化创始人。生于南宋开禧元年(公元 1205年),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奉时任元朝保州都元帅张柔之命修建大慈阁等寺院,同期开办大慈阁酱园、大慈阁香油坊、大慈阁糕点铺等。
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灌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
陈三枪(公元?——公元1234年),南宋赣州人,松梓山农民起义军领袖。南宋中后期,朝庭偏安一隅,政治上腐败,经济上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仅杂税一项即达正赋9倍,与此同时,大官僚地主更加放兼并
蔺相如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潘思牧(1756-约1846),字一樵,一作樵侣,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与恭寿同族。山水远宗黄公望,近法董其昌,笔沈著而墨罨润,画品不在恭寿下。道光八年(一八三八)年八十三尚作山水扇。亦工写真,有松溪五友图,今藏
潘恭寿 (1741年-1794年),字慎夫,号握篔,又号莲巢,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中年归依佛门后,法号达莲。山水初无师承,王文治以书家用笔之道授之,其画日进,既而王宸以[宿雨初收,晓烟未泮]八字真言授之,复
丁大全(公元1191~公元1263年),字子万,镇江(今江苏镇江)人,南宋官员。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中进士,调任萧山尉。为安抚使史嵩之所器重。累官为大理司直、添差通判饶州。历任太府寺簿,尚书茶盐所检阅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
黄大仙(约328-386),本名黄初平,晋代人,号赤松子。黄大仙亦称赤松黄大仙,是我国东南沿海区域,尤其在港澳地区人们普遍信仰一位神仙,后被道教所崇奉。近现代,随着华侨旅居海外增多,黄大仙信仰也走向其他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汉族,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 祖
潘有度(1755年-1820年),广东十三行同文行巨贾之一,与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号称“广州四大富豪”。生平著作甚多,后人辑其作品结集为《义松堂遗稿》、《漱石山房剩稿》等。
潘振承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陈扬美(1573年-1641年),字新冶,乳名绍尹,平和县芦溪东槐人,明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初授江西省武宁县知县,明天启元年(1621),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知县。年九月,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据重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