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瑛,1955年出生,现住在无锡市南长区风光里13号202,退休在家。丈夫周英杰现也已退休,女儿女婿外孙一家五口,日子过的紧巴巴却其乐融融!虽然自身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是她还经常赞助、周济别人。从1990年开始,孙瑛先后助养了三个孤儿,为了这三个孤儿,全家人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孙瑛更是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母爱、全部的真情!
与孤儿俊俊的“母子情”
俊俊是孙瑛女儿敏敏的同班同学,他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990年的一天父亲又因病去世,俊俊就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是当时班级里最困难的孩子。当时女儿带着小俊俊回家央求妈妈帮助他时,孙瑛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从那以后俊俊就有了一个呵护他的“妈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衣服破了,孙阿姨为他补;身体不舒服了,周叔叔带他上医院;学习上有困难了,就与周敏一起讨论;每逢节假日,孙瑛还会给俊俊烧上好多好吃的并特地送上门,或者有时干脆就接回家住上一段日子,给他买新衣裳,买生活用品。
现在,俊俊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一家三口每个月就探望孙瑛。每次,小宝宝一看见孙瑛就要抱,搂着直叫“奶奶”,可谓“不是一家人,更胜一家人”。提起孙瑛,俊俊总是说:“孙瑛阿姨是我在这世界上最亲的人,是她让我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才有了现在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真的是特别特别感谢她”。
与孤儿小凤的“不解情”
1997年8月,《无锡日报·周末青年》与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请到我家过周末”为孤残儿童献爱心结对活动。看到这个消息后,孙瑛就赶到了社会福利院,看中了当时年龄最小才16个月的孩子小凤。小凤是个遭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当时,她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孙瑛当场看到她就落泪了,搂着这个可怜的孩子的肩膀:“孩子,去阿姨家吧,阿姨家有姐姐,有哥哥,以后跟她们一起玩”。孙瑛没日没夜地为她编织衣服,从棉毛内衣到绒线外套,都是她一针一线缝起来的,一边缝还一边流泪,她说,这样幼小的婴儿遭父母抛弃,实在是太可怜了。看着小凤实在是太瘦小了,孙瑛还特地跑到福利院,再三要求院长,把小凤接回家抚养。初到孙瑛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孩子常常啼哭不止,都是孙瑛抱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由于孩子虚弱,常常出虚汗,孙瑛拿出当时家有仅有的500元买了三九童泰、龙骨冲剂、钙奶,这些她女儿从小到大她都没舍得给买过。在孙瑛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小凤长高了,脸色红润了,也会说话了,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冲着孙瑛喊“妈妈”。11月底,孙瑛接到福利院通知,有外国人想领养小凤,助养使命就此要结束了。孙瑛舍不得这个“女儿”,特地跑到店里去买了块翡翠挂件,寄望于这块翡翠能象自己一样永远陪着小凤,保护小凤。
直到现在,每每有人提及小凤,孙瑛还泪眼婆娑,与小凤分离时那撕心裂肺的一幕还牢牢占据着她的心,现在孙瑛的家里还珍藏着小凤穿过的小衣裤,每有空闲,孙瑛总会再拿出来整理一遍,嘴巴念叨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遥祝她幸福平安。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