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华同志是宜宾市赵场街道原长江村党支部书记,男,1948年4月出生,1971年12月入党。他从1982年开始担任长江村党支部书记,在村书记岗位上连续整整干了28年。由于长期的艰苦工作,积劳成疾,身患直肠癌和肺癌,经医治无效,于2010年8月9日凌晨去世,终年62岁。
一、默默无闻的孺子牛
1、28年的坚守。宋永华同志从1982年选举担任村支部书记,直到去年去世,经历了近10届换届,在他当书记以后,先后有8位村干部离开了村干部岗位,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经商热、打工潮时期,离开的多,而那时村干部的报酬却十分少。在这种情况下,宋永华同志坚定信念,在报酬低、工作重、非常辛苦的村支部书记岗位上,坚守了28年。
2、好班长好长辈。宋永华同志作为长江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事总与两委干部商量,征求大家意见,绝不刚愎自用,武断决策。他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总是放手让大家去做事,做对了,给予表扬和鼓励,做错了,耐心地指导和帮助。20多年,他亲自培养了16名党员,帮助培养了20名村干部。
3、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宋永华同志生病的事,一直瞒着,他不愿意给组织找麻烦。2010年6月份一天,街道领导去他家,看到他病重,提出派车送他去医院,他却说不麻烦组织,要去自己去。有人曾问他,宋书记,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干部,怎么就没有给自己子女考虑一下,谋个什么工作,哪怕当村干部也可以。他却说:我是支部书记,我这样做了,群众怎么看我,党员怎么看我,组织怎么看我,我不能徇私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儿孙自有儿孙福。就在他临去世前,对他的亲人说,他死后不要回家,直接送火葬场,不要开追悼会,也不要惊动组织和村社干部、群众,要一切从简,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二、发展富民的领头雁
长江村离宜宾城并不远,但20多年前的长江村,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山村,村民观念守旧,经济落后。宋永华同志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决心改变这现状,让村上发展,使村民致富。
1、修建村公路。长江村辖7个社,除了1条从村上通场镇的土路外,社道一条也没有。要得富,先修路,宋永华带领大家做的第1件事就是修村社公路。当时修路遇到很多困难。缺资金,他积极寻求上级支持,发动群众捐资;没有施工机械,他亲自带着大家干,靠肩挑背磨。在修路最忙的近3个月时间里,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要晚上12点左右才回家,每天只能睡觉4—5个小时。1年里,他穿破了4双胶鞋。通过两年的努力,修通了20多公里的村社道路,7个社实现了社社通公路。
2、发展农村经济。公路修通了,大家的出行方便了。经济怎么发展?宋永华请来专家,了解土质,适合种植什么。听取专家意见,种植柚子和丰水梨。当时开会一说,许多村民持怀疑态度。挂不挂果?卖的出去不?面对此情况,宋永华没有强要求。第一年,他首先拿出自己1万多元的积蓄,在自己的责任地里种起了柚子和梨子。同时,为其他10—20户愿意栽种的农户垫付果苗款5000多元,说,如果不挂果,果子卖不出,不要你们还钱。他请来专家指导,自己苦学苦钻,经常帮助指导别人。种植很成功,第二年村民踊跃种植,发展了3000多亩柚子和梨子,村民收入大增。宋永华还发动村民搞多种经营。种植蔬菜5000多亩,家家户户都种。发展家禽家畜(猪、鸡、鸭、鹅)和鱼养殖户100多户。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村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到2010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余元。
三、勤廉双优的排头兵
1、一天不工作就不自在。征地工作中,他天天往工地跑,白天没沾过家。修村公路时期,他早出晚归。甚至重病期间,也是这样。本来,2009年12月份,他就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医院要求立即住院治疗,他考虑新屋基社征地拆迁协议未签,10多天完成签字后他才住院,稍有好转,就出院,一个月里,他早出晚归,把熬好的中药用矿泉水瓶子装着带在身上。从出院到再一次病重倒下的近2个月时间里,他主持召开群众会议10多次,到6月底签完狮子岩和黄金塆2个社的拆迁协议。
2、绝不向困难地头。宋永华同志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工作从不讲条件,从不讲困难。他对工作极其负责任,时刻把该做的事记挂在心上。
3、廉洁自律的模范。宋永华同志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严格要求自己的亲戚朋友,从不徇私情。
①修村公路时,要占用他亲家和姨夫的土地。亲家和姨夫找到宋永华,让村上多给点土地补偿费。宋永华坚决不同意,并耐心做通了两亲戚的工作。
②2006年修井场,他家正建房,施工方想送几包水泥给他被拒绝。
③2008年,卫星观测站在狮子岩社征地,一村民送他一壶白酒,在他拒收无果情况下,将酒如实折价50元交村财务。
④2005年,他亲自带着村计生专干到成都,落实自己儿媳妇引产手术。长江村计生率达到100%,年年评为优秀。
征地工作开展几年来,他从没接受过任何施工单位的吃请。但工作来了,只要一个电话,甚至带声信,不管什么时候,他都要去。
4、一心为公的楷模。在工作中,他带头勤俭节约。他从没在村上报销过电话费、车费等。为了工作,他却垫上自己的钱。1995年修村办公室,他垫了2万元,一垫15年。
四、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宋永华同志心里装着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待群众比亲人还亲。28年来,他跑遍了长江村的每一个角落,到过每一户农家。村民有啥难事,都喜欢找他,他总是乐此不疲。
1、关心帮助困难群众。
①1996年7月下暴雨发生泥石流,将狮子岩社田明树房屋冲垮。宋永华同志带人及时赶到现场,把伤者送医院抢救,并组织村民为其捐钱捐物。
②2006年,沈家坳社曾国章得了肝腹水,脸色变黑,全身浮肿,走路非常吃力,许多人都认为曾国章熬不过去了。宋永华及时把他送医院,找政府争取医疗资金,自己垫钱2000多元,经常看望,送去米、油、肉等。以后,曾国章逢人便说“那次生病,好得宋书记,不然我早就见阎王爷了。”
③2007年,沈家坳特困户陈正明,家非常贫困,自己一直未婚,10多年来一直与保养的女儿相依为命,住的是土坯房,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特困户。宋永华找政府争取资金补助,找村民捐资、找信用社帮助贷款,找来泥工师傅帮陈正明修了4间瓦房。如今陈正明的养女已长大成人,并结婚生子,家境改善,脱离贫困,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
④从2004年以来,他坚持经常性看望狮子岩社80多岁的老党员杨焕相,送钱送米送衣服,让他不再孤独。
20多年来,宋永华同志关心帮助过困难群众100多人。
2、宋永华同志是一个村党支部书记,28年来他认真履行一个支部书记的职责,默默无闻为群众办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彪炳千秋的伟业。但他的精神,他的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宋永华是一个立足平凡岗位、踏实本职工作、淡泊名利、务实为民的村支书,他服务、服从于大局,坚决拥护党的政策,是基层干部中的优秀代表。他在28年的村支部书记生涯中,荣誉很少,但口碑很好,是一个做实在工作的先进典型。
市委杨冬生书记称赞:宋永华同志28年如一日,坚守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忘我工作,为组织和群众的事业不懈奋斗,值得全市党员干部学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党建网、四川日报、宜宾日报、宜宾新闻网、宜宾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区、市委还分别追授宋永华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