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秦光贵

秦光贵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观沟村村民

  秦光贵,男,1960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观沟村村民。他是退伍老兵,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他是退休干部,把群众急难愁盼记在心间;他还是义务理发师,40年翻山越岭为群众理发分文不取,解决偏远山村里乡亲们的“头”等大事。秦光贵曾获“湖北好人”等荣誉。

  心系村民 重拾旧艺从“头”来

  秦光贵少年时学得理发技艺,在部队担任理发员。1985年在部队服役期间右眼受伤失明(四级残疾)后退役回乡,成为观沟村一名普通电工。观沟村是南化塘镇地理位置最偏远的山村,离县城有百余里山路,离镇上也有四十多里,通村客车一天一趟,村里没有理发室,老人们理发需要早上坐车到镇上,下午才能回来,理发费用加上车费,至少20元。这对生活困难的村民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对腿脚不便者更是老大难题。

  当目睹乡亲们为理发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忧心忡忡时,秦光贵内心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这些细微之处的不便,折射出乡村生活中亟待关注的民生细节。“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秦光贵暗下决心。于是从返乡起,他就在自家堂屋门前摆起凳子无偿为老人们理发。

  身虽有疾 不计得失乐助人

  山区交通不便,观沟村山高路险,村民的房屋散落在沟岔中,附近的村民可以到秦光贵家里理发,住得比较远的和腿脚不便的村民需要理发,他会上门服务,最远的要走十几里山路。需要理发的老人多,最开始秦光贵做了一张时间表,上面详细记录着人名、住址、理发时间等等。“每人理发时间不一样,想要的发型也不一样,我都记到这个表上。估摸到了日子,我就带上剪子和推子,给大家上门服务。”秦光贵说。五组的董某详因病常年卧床,妻子需要贴身照顾他,不能离家太远。每隔一段时间,秦光贵都会准时上门为夫妻俩理发。就这样,时间久了,为村民理发的时间表早已记在秦光贵心里。

  2008年,秦光贵被群众推选为村主任,事情逐渐多起来,但为群众义务理发却从未放下。村民们说:“哪怕你收个三五块钱,我们都没有意见的。”秦光贵却说:“老百姓的每一分钱得来都不容易,我是党员,又是干部,也会理发,能让我发挥作用我很高兴,怎么能收钱呢?”尽管右眼失明的障碍早已被秦光贵克服,但2010年的一次摔倒,导致他腿部和腰部受伤,让他的行走变得有些蹒跚,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按时上门为村民服务,这份执着与坚守让村民们深受感动。

  长时间在山间跋涉、弯腰理发,秦光贵的腿疾和腰痛愈发严重,有时腿疼起来寸步难行。2014年,为了方便给群众理发,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代步,给群众理发也更方便了。

  初心不改 崇德向善暖人心

  2018年,秦光贵的老伴偏瘫了,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子女们建议老两口搬到郧阳城区住,那里医疗条件好一些,母亲在城里生活也方便一些。面对子女的孝心,秦光贵感到欣慰,但是想起那些每个月还等着他去理发的老人们,他犹豫了。他们中很多人行动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平日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如果自己走了,谁来帮他们理发?

  他想起前些天给79岁的黄某义理发时,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光贵啊,你真是个好人,就盼着你来聊聊天,跟你说说心里话呢!”那一刻,秦光贵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帮他们理发,更是给了他们一份陪伴和温暖。想到这里,秦光贵拒绝了子女们的好意,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只要我能干一天,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2021年退休后,秦光贵为了服务更多群众,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在村部腾出一间小屋,成立义务理发室,每个月2号、12号、22号定期为村民集中理发。村民张某娥提起秦光贵就赞不绝口:“村上的老人都是他剪的头发,我们都很感激他,给钱他也不要,有时候我们忙得自己忘记了,他都上门给我们剪头发。”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将好事做一辈子。秦光贵就是这样,做了一辈子好事。从当年的稚嫩少年到如今的白发老人,他为群众服务了40年,义务理发2.8万余次,总行程超过7万公里,实实在在将理发这件“小事”做成了坚守一生的“大事”。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

秦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