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潘峰

潘峰

永顺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种子工作站站长

  潘峰,湘西永顺人,永顺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种子工作站站长。1998年6月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农业生产第一线,扎根基层从事植保和农技推广工作25年。他始终怀着满腔热忱,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农业、奉献于农民,用辛劳付出换来大地丰收、农民增收,获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认可。

  因为成绩突出,他先后18次荣获部、省、州级成果奖,23次被省、州、县评为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植保植检系统先进个人、发展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人民政府嘉奖(记三等功二次)等嘉奖。获10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13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019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年获省农科院科技兴农奖(第二完成人);2021年获湖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等奖项。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最美植保人”;2020年被评为湘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年评为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2021年评为第二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钻研“新知识”,为自己充电

  永顺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0余万亩,作物种类多,布局复杂,栽培方式多样,需要掌握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病虫发生特点,要做好全县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控工作,不是件轻松的事。而植保更是块硬骨头,别人都不愿意啃,2011年3月,他接任植保植检站站长时,很多人都用疑惑的眼光盯着他,可他是个不服输的人,一干就是13年,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利用空闲时间他埋头钻研《中国农技与推广》《中国植保导刊》等农业期刊,多次参加湖南农大,西南大学等院校举办的各类进修学习,在2016年拿到了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文凭。与此同时,深入田间地头,潜心调查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先后发表了《几种常见药剂防治湘西猕猴桃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柑橘大实蝇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论文10余篇,边学边指导实践,帮助农民朋友化解了稻水象甲、柑橘大实蝇、猕猴桃溃疡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难题。2021年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8年当选为县科协副主席,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减少“药瓶子”,为农人节本

  “要产量,更要质量。”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农药减量行动,潘峰同志进行长时间调研,最终制定五条行之有效的举措,即:加强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强化关键环节科学用药及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大力推广了种子包衣、种子药剂处理、水稻秧田施“送嫁药”等技术措施,减少大田防治次数。积极培训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药经销商500余人次,宣传普及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知识,避免或减少农药经销商过多过量向农民推荐用药,真正让农民用好药、少用药。2011年以来,他进行田间调查2680余次,发布病虫情报246期,培训各类人员3.5万余人次,扶持了8家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成立了32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服务于猕猴桃、柑橘、水稻等产业,涉及18个乡镇118个行政村,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52.5万亩,绿色防控面积218.8万亩,精准开展草地贪夜蛾、稻水象甲等农作物疫病防控,共挽回经济损失达6.68亿元。

  消灭“病虫子”,为农户增收

  柑橘是永顺主打产业之一,永顺县柑橘种植面积15.8万亩。柑橘大实蝇的发生,让果农焦头烂额。潘峰同志心急如焚,夜以继日思考,很快制订出“以诱杀为主,及时处理落果”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时稳定了农民的情绪,攻克了防治难关。2011年以来,共争取大实蝇绿色防控资金1355万元,组建10多支柑橘专业化服务队,防控队员达300多人,防治面积266万亩次,示范区平均虫果率从35%下降到0.1%,有效提高了柑橘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提起潘峰,小溪镇集六村的汪开兴就不由的竖立大拇指赞叹道:“潘峰是个好角色,如果不是他,我20亩柑橘早就没用了,现在亩产平均增收至少在800余斤以上。”

  为搞好猕猴桃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创办了万亩绿色防控示范样板,2019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是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期,潘峰同志采取“巡回指导”方式,在高坪乡、松柏镇等猕猴桃基地分户指导100余户猕猴桃种植户用波尔多液+矿物油全园喷雾等技术防治猕猴桃溃疡病、蚧壳虫等,有效预防猕猴桃溃疡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深受果农赞誉。

  2019年5月22日,永顺首次发现外来物种草地贪夜蛾入侵,潘峰同志带领全站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各乡核查虫情,迅速出击,开展统防统治面积3000余亩,群防群治面积18000余亩,防治处理率达95%以上,玉米平均损失率不到3%,确保了永顺县玉米高产和粮食安全。

  开具“新方子”,为农业添彩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潘峰同志工作的常态,为了观察实验效果,他顶着烈日在实验基地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皮肤变得黝黑。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久了,相处十分融洽,常有农民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别人读书出来都坐办公室,你读书出来天天踩田坎,晒得黑黢黢,不像干部了,就像个农民样。”潘峰笑着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骨子里就是搞生产的,晒得越黑,技术越到家,心里才越有底。”

  工作以来,他无时不在为自己充电,白天做调查,晚上啃书本,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他主持开展水稻稻瘟病、猕猴桃溃疡病等试验28个,累积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新农药420余吨,推广先进施药器械6500余台(植保无人机80台),大果实蝇虫专用处理袋42万条,柑橘大果实蝇、猕猴桃溃疡病等20项新技术被广泛推广。

  抓住“新产业”,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潘峰同志坚持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2011年以来他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创新服务出亮点。全力围绕优质稻、猕猴桃、柑橘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先后争取资金3200余万元,瞄准高质量和绿色发展目标,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持续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农药减量化,他不辞劳苦,不畏严寒酷暑,走遍了永顺县村村寨寨,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创办防控示范区30余个,面积18万余亩。在他的带领下,示范区猕猴桃亩增产500余斤、柑橘亩增产800余斤、优质稻亩增产100余斤,节本增效达3.25亿元。实现了节本增收,确保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潘峰秉承“把农民当父母兄弟,把农业工作当己任”的工作理念,常年穿行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到千家万户,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技推广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仍在农技推广战线上,默默无闻的奋斗着、奉献着!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

潘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