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连,男,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中学退休教师。退休回乡十年来,何晓连主动担任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积极组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200余场次,推动全村乃至全镇重塑文明乡风,助力所在村实现由全市“软弱涣散村”到“红旗示范村”的成功蝶变。他积极奔走关爱困难群体,帮助村民解决各类困难。何晓连曾荣获湖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人、“湖北好人”等荣誉。
扎根乡村 宣讲文明新风尚
曾经,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里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村民操办红白事互相攀比,不少家庭因财力有限而苦不堪言。何晓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退休后,他毅然牵头成立了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担任孔关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每年高考一结束,何晓连和志愿服务队员们就召集村里当年有考生的家长一起,宣讲厉行节约的传统美德,劝导大家不要相互攀比举办升学宴。“现在挣钱难,什么事都要节俭着办,不办升学宴,不铺张浪费,这对孩子、对家庭都有好处。”村民李细花说。
何晓连深入走访村里的乡贤、困难群众、党员干部等,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的精神诉求;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等文明乡风建设主题宣讲,累计达200余场次,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组织各级专家学者到村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专题讲座120余次,以文化滋养心灵,以家风传承美德,受到村民们的广泛欢迎。
推动文明 培育乡村新气象
作为段店镇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何晓连深知仅靠孔关村的改变远远不够,他将目光投向了段店镇的其他村(社区)。他积极协助孵化段店镇18个村(社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亲自到各个村去指导工作。他推动每个村制定兼具规范性与操作性的红白理事会章程。
在制定章程过程中,何晓连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各村的传统习俗与村民的实际需求,将宴席规模、礼金标准、仪式流程等关键环节都纳入制度化管控。例如,在礼金标准上,根据各村经济水平设定合理区间,避免村民因人情往来背负过重的经济压力;对于宴席规模,明确规定桌数上限,防止铺张浪费。
在何晓连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被他的坚持和奉献所感染,主动加入建设文明乡风行列。孔关村的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伍也从最初的5人,如星星之火般迅速壮大到263人。这支队伍活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力量。
倾情帮扶 温暖困难群体心
近年来,何晓连倾注大量时间与精力,穿梭于全村各个湾组,深入村民家中,尤其关注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以及生活困难群体,与他们唠家常、问需求,深入了解其现实困难,并主动施以援手。只要村民有事相求,他就一帮到底,成为村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贴心人。
有一次,何晓连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位残疾村民因为行动不便,看病成了大难题。他二话不说,主动联系医院,帮忙预约专家号,还亲自用自己的车接送这位村民去医院就诊,跑前跑后地帮忙办理各种手续。在孩子助学方面,何晓连也格外上心。村里有个孩子成绩优异,但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何晓连得知后,四处奔走,联系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为孩子争取到了助学金,让孩子得以继续学业。
何晓连先后为村民解决看病、助学等各类问题200余件,个人累计捐资3.2万余元。“别人家里有为难之处,只要可能,他就一帮到底,令人感动!”“何老师退休本来能安享晚年,但他一直为大家服务,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对于何晓连的助人为乐行为,大家纷纷点赞。
他以满腔热忱奔走于乡间田野,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触摸民心,不断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将志愿红的情怀融入乡村土地,为夕阳红的画卷绘就温暖底色,让文明之花在乡村绽放!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