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盛群,女,1967年3月生,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白塔村村民。1994年,段盛群与丈夫苏福山结婚后,便一直帮助婆婆照顾两个智力残疾的小叔子。2000年,婆婆因病去世后,段盛群作为长嫂毅然接过了照顾两个小叔子的责任。20多年来,她用坚毅与爱心,悉心照料3位残疾亲人,并不离不弃照顾生病的丈夫,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这份坚守,在生活的磨难中熠熠生辉。
家庭的支柱和希望
1994年,段盛群与丈夫苏福山喜结连理。结婚的时候她就知道丈夫有3个弟弟,其中2个为智力残疾、无法自理。婚后,段盛群就一直帮助婆婆照顾两位残疾的小叔子,生活虽清贫但也温暖人心。
2000年,婆婆突然因病离世,照顾两位小叔子的任务就落到了段盛群身上。段盛群想都没想,就自觉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的重担。她觉得,自己是家中长嫂,就有这份责任和义务,没啥可犹豫的。就这样,虽然操持家务累点儿苦点儿,但全家人在她的照料下,日子都过得平安、顺利。
一己之力撑起全家
2016年底,段盛群的丈夫接连两次突发脑溢血,智力和肢体均受到损伤,彻底丧失了自理能力。不久,丈夫弟弟家也突遭变故,妻子因病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且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智力发育不全的女儿。作为父亲,独自照顾女儿的过程中诸多不便,再加上还要外出打工,不得已他也向段盛群求助。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段盛群没有退缩没有抱怨,她深知自己作为家族中坚力量的责任,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照顾丈夫和两位残疾小叔子、一位残疾侄女的重任,不离不弃、无微不至。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段盛群就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为全家人准备早饭,给丈夫梳洗、穿衣、喂饭喂药,然后走到相隔两条胡同的三位小叔子家送早饭、整理卫生,再回到家中收拾打扫……照顾好亲人后,她便急匆匆赶往邻村的蔬菜大棚打零工,补贴家用。中午2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她还要赶回家中继续做饭、喂饭、送饭,很多时候都来不及好好吃一口饭,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回大棚接着开工。下班后,段盛群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按摩,缓解丈夫的焦虑情绪。
无悔付出与守望相助
每年七八月份,北京市的雨水都比较大,别人都是往家里跑,只有段盛群总是急着往外跑,有人问她“这么大的雨,你怎么还出门啊?”段盛群焦急地说:“不知道小叔子家有没有关窗,我得去瞧一眼!”大雨瞬间将段盛群淋透了,但她仍旧快步朝小叔子家奔去,进门后立即关好窗户,把屋里的雨水收拾干净。
由于常年操劳,段盛群患有腰肌劳损等慢性病,但就算赶上腰最疼的时候,她也不放心两个小叔子和侄女,只要能下地走路就一定要过去探望、照料。有一天,她因为腰疼耽误了做饭,一进门看见他们正在吃夹生的硬面条,很是心疼。马上说道:“这面条没熟,不能吃!等我一会儿啊!”说完就下厨为他们做了一顿热乎的饭菜。看到小叔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并露出满足和感谢的神情,段盛群心里涌出了一股暖流,觉得自己累点苦点也都值得。
在段盛群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深知母亲的不易与伟大,经常尽力帮忙照顾家人。每当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时,他都会默默地接过家务,说“妈,您歇会儿!交给我吧!”周围的邻居们看在眼里,也都被段盛群这几十年的坚守深深感动。在她忙不过来的时候,大家都热情给予帮助。村党支部、残联也一直关注和支持段盛群一家,不仅为她家送去生活物资,还不定期组织村里志愿者上门帮助做家务。这些汇聚起来的关爱与帮扶,不断为段盛群带来温暖和力量。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