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王琴

王琴

十堰市第五中学老师

  王琴的家庭既平凡又普通,和很多70后夫妻的家庭一样,上有老、下有小,三代人共同生活。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是坚持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母亲是我的嫁妆”,一句话决定了我一生的选择

  2004年,是王琴在十堰市第五中学任教的第二个年头,丈夫比她年长两岁,比较有上进心、善于钻研,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孝子”。交往中,他说自己没有新房,也没有存款,母亲是唯一的“嫁妆”,不管怎样,他都要坚持将老人养老送终。他的这番话,很诚恳,也很真实。或许是担心结了婚,王琴不愿意赡养他的母亲。而王琴却认为,百善孝为先,一个孝顺老人的人,肯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更愿意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给这样的人。

  “儿子好不如媳妇好”,媳贤子孝赢得好口碑

  2006年结婚后,王琴就和丈夫一起承担起赡养母亲和奶奶的责任。2009年,孩子出生,王琴丈夫调任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从事宣传工作,经常加班、出差。当时已经年近70岁的母亲,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好在楼下就有一个社区卫生室,王琴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带母亲去卫生室就诊,就算没功夫带她就诊,她也会给医生打个电话,让母亲下楼到卫生室先看病,随后再去给医生结账。结婚以来,母亲跟小区的老年人一起,逢人都说“儿子好不如儿媳好!”老伙伴儿们也都夸母亲好福气!

  他们坚持每年带母亲做一次全面体检。2013年,医院体检时检查出母亲患上了癌症,当天就给母亲办理了入院手续,白天请护工照顾,下午一下班,丈夫就去医院照顾母亲,王琴则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和照顾孩子。直到2016年,母亲最终因癌细胞多器官扩散与世长辞。母亲患癌症后的三年里,仅在太和医院住院就有6次,累计住院时间长达16个月。特别是最后一次在医院整整住了5个月,母亲是因癌细胞扩散至脊椎造成胸椎骨折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无法起床。为防止母亲生褥疮,他们坚持每天反复给她擦洗身子,无论谁在场看护,坚持每两小时给母亲翻一次身,就算再忙再累,也坚持每天给母亲按摩、更换被褥、清洗脏衣脏裤。后来癌细胞快速扩散至脑部,意识完全模糊,除了知道疼痛,已经认不清亲人了,饮食和大小便也不能自控,他们就把食物用搅拌机打成糊状,用注射器慢慢推到嘴里,喂给她吃。成人纸尿裤每天都要更换十二片以上,我们都是整箱整箱的购买。三年为母亲治病共花费的医药费(医保报销后)达11万余元,另外聘请护工和购买料理机及相关用品等费用达5万余元。

  “我要给婆婆喂饭”,良好家风得以传承

  王琴和丈夫相继送走了母亲和奶奶以后,自己的爸爸妈妈年岁也已过古稀之年,为了更好的赡养老人,去年他们又将家住竹山县城的父母亲接到一起居住。前不久,王琴的妈妈因为犯了胃病,难受的什么也吃不下,丈夫特意为妈妈熬了小米粥,年仅10岁的女儿放学回来,看到外婆生病了躺在病床上,忙去洗手,对王琴说:“妈妈,帮我盛半碗粥,我要给婆婆喂饭。”妈妈坐在床上,看着外孙女端来的粥,再不想吃饭,也不忍亏欠了孩子的心意,坚持把粥喝下。王琴问女儿:“你怎么想到要给婆婆喂饭呢?”女儿眨了眨水汪汪的小眼睛说,“我奶奶生病住院时,你和爸爸不是一口一口给奶奶喂饭吗?我现在长大了,也可以伺候婆婆了。”“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就这样在言传身教中得以传承。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

王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