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邓友谱

邓友谱

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

  邓友谱,男,1947年9月生,湖北省仙桃市雅儒堂麦秆画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师。邓友谱用60年时间专注研究麦秆画,巧妙融合多种艺术手法,攻克麦秆画难以长期保存的难题。他不辞辛劳,奔赴全国各地讲学授课,倾囊相授麦秆画技艺,培养人才、传承技艺。他设立麦秆画传承工作室,向国内外游客免费开放,积极宣传非遗文化。他带着麦秆画献礼奥运、走出国门,先后荣获10多项国家级大奖。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从“继承”起步 迈向“技成”巅峰

  邓友谱自幼随父亲邓道清学习麦秆剪贴画和雕花剪纸,十余年在外拜师学习书法、国画、篆刻艺术。因为热爱,他从小立志:此生只与书画亲。尽管生活艰辛,他始终未曾放弃,这些经历不仅为他的麦秆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他日后的艺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1965年,邓友谱开始麦秆剪贴画创作,成为仙桃市邓氏麦秆画第六代传承人。他对传统工艺进行革新、拓展,在原有剪、熏、剖、粘、绘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更细工序,使作品更精细写实。同时,将《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人物纳入题材,精心创作了一系列鸿篇巨制。对比祖辈仅有书法对联、花鸟虫鱼的粗简式画作,邓友谱的麦秆画有了质的提升,成套人物、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当代楷模等纷纷入画,其内容充分表现了荆楚文化和江汉水乡的地方特色,作品也由纯平面质感形式,变为半浮雕、浮雕及多种立体表现形式,细腻生动、清雅质朴。

  从1995年至今,邓友谱都在创作—获奖—再创作—再获奖的艺术山峰上跋涉、收获。从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到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再到全省杰出十大工艺美术大师,最后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每进一步,邓友谱都保持着坦然与欣然之心,“看到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受到欢迎重视,我特别高兴。”

  于“手艺”生根 达成“守艺”传承

  过去,麦秆剪贴都是家族内师徒口手相传,不会轻易示人,白白让人学了去,然而邓友谱却决心打破这一传统,立志将麦秆剪贴手艺传承并发扬光大。40多岁时,生活稍顺,邓友谱婉拒各方聘请,自己创办麦秆画室。邓友谱不仅带着麦秆画走进湖北、重庆黑龙江等地的高校亲自授课示范,还常年收授华科大、湖美、鲁美研究生为弟子,让他的麦秆画室从昔日的一人一案,发展为如今拥有固定弟子10多人的传承基地。对前来求教的年轻人,邓友谱倾尽所学,“巴不得这门艺术多展新枝,根深叶茂。”经他亲授,邓小军、叶紫等5人先后成为省工艺美术大师。他还设立了麦秆画传承工作室,免费为市民、外地游客、学生乃至外国友人宣传非遗文化,让他们现场体验、制作麦秆烙画,以点带面,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2017年,邓友谱被推荐为仙桃市政协委员,为传承非遗文化深入调研、撰写多份建议提案。在他的建议下,沔阳小镇、梦里水乡、沔街工美楼等多个景点都设置了专门的“沔阳民间艺术工作室”。麦秆画与贝雕、皮影戏等多种民间艺术一起,正以鲜活姿态,绽放于世人眼眸。

  以“传承”为基 实现“传播”跨越

  “非遗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想要打开市场,就必须让更多人了解麦秆画!”2008年,邓友谱以一幅长14米,高1.1米的麦秆浮雕《清明上河图》和500幅麦秆画《鸟巢》《福娃》献礼奥运,麦秆画逐渐走出国门。《红楼梦》《闹天宫》《竹林七贤》等作品被中国民俗博物馆、中国香港艺术馆、美国匹兹堡艺术博物馆等艺术场馆收藏。几十年来,他向北京奥委会、各省市书画院等机构场馆,无偿捐赠麦秆画400多幅,“只要国家需要,群众喜欢,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有意义、有价值!”

  除了宣传,邓友谱和次子邓小军参加了近百场大大小小的展会,作品也由当年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变为如今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最令他欣慰的是次子邓小军子承父业,以极大热情投身麦秆画事业,并将作品搬上了互联网,将民间艺术推向五湖四海。

  多年坚守,融艺破难,将麦秆画打造为艺术精品;授艺讲学,倾力传承,全力搭建非遗文化传播桥梁。以匠心守艺,用热忱传薪,邓友谱用一生诠释对艺术的热爱,成为非遗传承路上的璀璨星光!

猜您感兴趣

文化艺术

邓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