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名医风采 > 胡北

胡北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负责人

  胡北,男,1980年5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负责人、主任医师。他是练就十八般武艺的“六边形战士”,既精通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诊断和抢救等技术,熟练掌握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救治等生命支持技术,又具备重症监护等技能。在临床科研探索的路上,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近20项。18年来始终坚守急诊一线,历经疫情考验,全力施救危急病人他守在最前方,面对疫情,他挺在最前哨。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急诊科完成全新流程再造,覆盖院前急救、急诊抢救、重症监护治疗三位一体,建成了目前华南最具实力的急危重症抢救监护平台之一,科室年急诊量近20万人次,在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10名、华南地区第1名。他是急诊医学的追光者,获得“广东好医生”“广东好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我最喜爱的岭南大医生”“羊城好医生”“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等荣誉称号。

  与死神竞速的生命卫士

  在飞来横祸中身受重伤、食物中毒导致器官衰竭、突发心梗脑梗生命垂危、因脑出血而命若悬丝……送来急诊的生命流逝常常急如星火。2006年从外科学硕士毕业就一头扎在急危重症抢救工作一线的胡北,也总是保持神经紧绷的战斗状态,有时是接到一个电话,扔掉饭碗就往科室跑,有时是刚为救回一个病人松一口气,马上又无缝对接下一场抢救。“急诊科医生的待机时间就是7×24×365”,胡北这样形容。

  新冠疫情发生后,胡北主持急诊科、发热门诊工作,同时负责负压救护车转运、防输入、核酸采样、疫苗注射保障、疫苗不良事件调查、鉴定等相关工作。在疫情关键时刻,为尽快缓解复杂局面,他带领科室进行流程改造,急诊重症监护室改造为重症病房、急诊手术室改造为新冠专用负压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留观病房均开放收治新冠患者,全面担当起的重症患者的救治使命。

  技艺精湛的“六边形战士”

  急诊病人发病急、进展快,急诊医生的快速处理、准确判断对患者预后影响很大,需要具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诊断和抢救、重症监护方面能力水平的全能选手才有底气“镇守”。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急危重症特别是新冠患者的救治中大显身手。胡北和急诊团队瞄准前沿,在急诊科大力开展ECMO技术。

  重症患者诊疗往往需实施精准的“滴定式”治疗。曾有一位血糖“爆表”的昏迷患者,他和同事快速施救并严密检测,根据指标精准调控,采用“超常规”补液,24小时超10000毫升补液量,成功挽救患者生命。这样的场景,在胡北与死神竞速18年的急诊生涯中一次次地上演,心肺复苏、紧急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重症感染控制、连续肾脏替代疗法、重症营养及各项生命支持技术,练就了他临危救命的“十八般武艺”。

  深耕专业的探路先锋

  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胡北没想过离开,反而真正爱上了急诊医学,在对重症感染、脓毒血症、重症营养等挑战面前他练就了几手过硬“绝活”。

  胡北带领团队围绕螺旋型鼻肠管优化置管开展了系列研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不同的置管方法制定个性化方案,提升了危重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床旁置管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营养支持效率。

  他致力干细胞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和机制研究,从医院污水中寻找多重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答案。胡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近20项,成果发表在本专业最权威杂志上。

  感性温情的急诊模范

  虽然见惯了生死,胡北内心里却一直保留着那份感性与温柔,也用这样的态度影响着每一位省医急诊人。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开展了“三服务一行动”活动,提出“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承诺服务,让患者少跑一趟”。他在急诊设立“急诊先锋志愿岗”,利用下班时间开展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帮助;他邀请患者家属、记者、医生、护士、社工等开展“流动的白求恩学堂”活动,连续获得广东省卫健委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亮眼的黄马甲已经成为省医急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面对生命挑战,他始终冲锋在前、不言放弃,面对知识攻坚,他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面对患者苦痛,他能够用心体会、关心有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从医时的初心使命,勇敢地做着急诊医学的追光者。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

胡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