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业峰,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新堡村卫生室室长,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自16岁踏上从医之路以来,他在乡村医疗前线坚守了43年,始终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成为成百上千慢性病患者信赖的家庭医生。从头疼脑热到急诊救治,从挨家登门随访到日均接诊数十人,43年来,他始终心无旁骛,只做一件事——为父老乡亲守好健康之门。先后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淮安市最美乡村医生”“淮安市社区糖尿病管理首席医师”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新时代淮安好人榜”。
守护健康的“120”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能在家门口为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徐业峰几十年来一边劳作一边行医的最大体会。
200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正在卫生室值班的徐业峰接诊了一名突发急性阑尾炎的孩子。由于村卫生室条件有限,无法实施手术,最好的办法是迅速转诊。情况紧急,他不敢耽搁,连夜骑上摩托车,顶着凛冽寒风,将母子俩送到镇卫生院。由于送医及时,孩子很快康复出院,家人特地来到卫生室,当面向他表达感谢。
如今,徐业峰的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但做法依旧未变。每当接到村民的急救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驾车赶到;每逢遇到村卫生室无法处理的重症患者,他毫不犹豫亲自驾车转送。43年来,无论白天黑夜、酷暑严寒,他始终奔波在乡间小路上,宛如村民身边的“流动120”。截至目前,他已为近200人次免费上门问诊、接诊、转诊。
让徐业峰印象最深的,不是获奖证书,而是一句句来自村民发自内心的“谢谢”。多年来,他为周边乡亲治好了无数病,收到的感谢早已数不过来,但每一句朴实的话语,都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医术精湛的“定盘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村民逐渐步入“三高”人群行列,开始向徐业峰咨询相关的健康注意事项。然而,面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空白,早年的徐业峰一度感到力不从心。“怎样提升技术能力?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正是出于这份朴素而坚定的信念,他不断学习深造、迎难而上,逐步成长为守护村民健康的全科“多面手”。
“如何真正把村民的慢性病管好?”这一直是徐业峰反复思考的问题。他牵头在村里成立了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探索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备健康知识和理念的“健康生活领头人”,引导更多村民树立科学的慢病管理意识,学会自我监测和规范用药。
“就是为了多活两年!”徐业峰用最朴素、直白的话语,道出了他发起小组的初心。这句话也打动了许多村民,让他们开始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到慢性病防治中。如今,村慢性病小组已运行八年,累计开展健康教育培训40余场,培训覆盖近300人。徐业峰管理的全村109名糖尿病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他还曾代表淮安市,向省级专家汇报这项创新举措,赢得了广泛认可与好评。
赓续医德的“传承人”
“为村民看病,我从不收取他们送来的任何礼物!”徐业峰语气坚定地说。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定期驱车上门为村中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和常规健康检查。每当这时,村民总会热情地送上自家种的蔬菜、瓜果以表谢意,但他总是婉言谢绝。“不为私利,只为守护”,这是他一以贯之的行医信条。
徐业峰出身于新堡村,来自于一个四代行医的本地医学世家。他的爷爷曾是一名军医,复员后回到乡村,成为第一代“赤脚医生”;父亲自小随祖父学医,成为第二代乡村医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徐业峰自幼耳濡目染,看着父亲用一根银针神奇地缓解村民剧烈的牙痛,他由衷敬佩,也深深被中医针灸的魅力吸引,于是自小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针灸技术。
如今,徐业峰已经成为家中的第三代乡村医生。他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也始终不忘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更令他欣慰的是,这份守护生命的事业正在家族中延续。他的儿子是一名有着20年临床经验的骨科医生,曾两次获得省级荣誉表彰;儿媳也从事医护工作;小孙女现就读于卫校,大孙女即将参加高考,也立志报考医学相关专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徐业峰从医多年的感悟,也是他对家庭成员提出的最朴素却最坚定的要求。“无论多辛苦,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他最想对下一代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初心。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