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大龙,男,汉族,197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医师。
他是一位敏思笃行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一位仁心仁术的普外科医生。从医20余年来,尹大龙的角色不断拓展,在他看来,医学的道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医术之路匠心独运
2017年底,安徽省立医院挂牌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启了探索“科大新医学”的崭新篇章。2018年,尹大龙跟随老师——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刘连新教授,跨越南北,从冰城哈尔滨来到了创新之都合肥。作为安徽省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7年来,尹大龙带领团队书写了一段从“1”到“N”的成长历程,他自己也成长为一名肝胆外科领域的专家,至今已完成各类肝胆系统手术7000余例。
尹大龙始终致力于肝胆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微创技术的推广,对肝胆系统复杂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入新技术,从常规的腹腔镜到3D、4K再到荧光技术,他都带领团队一一攻克。如今,他们又开始涉足机器人肝胆手术领域,为微创肝胆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近红外二区荧光显影技术已在临床应用获得进展,其与近红外一区荧光显影技术比较,在显现肝脏肿瘤和胆道系统中具有更高成像质量、肿瘤敏感性和深层显像能力。尹大龙及其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工、材料相关专家合作,计划开发一种新型染料,使其能够在肝癌靶向成像、胆管灌注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减少肿瘤的残留、复发,使患者生存获益。
尹大龙深知,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研的推动。截至目前,尹大龙及其团队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已申请Ⅱ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
医者之心温暖仁爱
某天清晨,尹大龙收到了一封信。他怀着好奇的心情拆开了这封信:“尹大夫您好,我们已经带着父亲出院了,很遗憾没能在出院前见到您最后一面。我们既不知道您的具体联系方式,也不想平白挂号占用了别人的就诊资源,所以写了这封信,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只想表达下我们对您的感谢……”一位90多岁的老年患者在尹大龙的脑海中渐渐清晰……
这位老人因肝内胆管结石前来就诊,年岁较高,且合并多种基础病。“当时他的两个子女在我的诊室里,恳切地表达了不忍看父亲反复遭罪的心情,以及对我的充分信任。”尹大龙表示,除了和团队为这位老年患者做好一系列充分的诊疗预案外,没有什么可以回应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情感。
从2021年开始,他带领团队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肝胆手术服务。尽管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和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守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他认为,由于艾滋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缺陷,即便面对同样的疾病,对其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因此,更应当对其进行积极诊疗。
管理之道使命在肩
在医院里,尹大龙的时间表是按照分钟安排的。
从2020年开始,尹大龙的身份有了新的变化。除了临床医生,尹大龙还同时担任医院的管理者。他深知,管理岗位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制定的方案、政策最终是为了解决临床的问题。”对于尹大龙而言,从临床医生到行政管理者的最大好处,就是他真正知道临床工作的优势、所需在何处。
尹大龙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找出了医院管理中的瓶颈和障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尹大龙强调服务的重要性,“医院管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和员工。”如今,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措施实施,医院员工已经充分认识到,要成为一名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除了会看病、查房、做手术,还要会科研、懂教学,用科研思维去思考解决临床问题。
20余年来,从仁心仁术的普外科医生到敏思笃行的科研工作者,再到医院管理者,尹大龙以仁心践行医者誓言,用妙手驱散病痛阴霾,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猜您感兴趣
名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