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忠辉,男,1989年5月生,铜陵有色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技术主办。
言语不多、埋头苦干,这位八零后研究生扎根矿山4年,从采矿工区实习锻炼,到图纸设计、科研项目管理、现场施工管理,他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2项、新型专利11项,已授权专利9项,参与完成深孔拉槽爆破成井、向上一次性爆破成井等技术,为沙溪铜矿安全经济高效回采提供重要保障。
言语不多的沉稳永远是他身上散发的独特气质,默默专注的钻研是他坚持不变的工作精神,这位硕士研究生四年前自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的时候,放弃了去科研机构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离家较近的铜陵有色,从事采矿技术工作。四年多来,一直勇于承载公司赋予他的使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以矿为家 埋头苦干
2017年6月,阚忠辉硕士毕业后直接应聘到铜陵有色工作,第一站就是到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采矿工区实习锻炼。熟悉井下环境及其主要工作后,为了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他白天下井指导现场爆破作业,晚上加班加点完成图纸设计,像这样“白+黑”的工作模式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以矿山为家,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从不喊一声苦,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作,一年内爆破现场零事故发生,超额完成爆破生产任务。针对铜冠(庐江)矿业公司试生产爆破过程中遇到的大块率高,影响出矿效率的问题,他积极组织采矿技术组从孔网参数、装药与填塞参数、起爆参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现场试验,从而总结出非常多的宝贵经验,为矿业公司达产、稳产做足了准备。其申请的“一种新型大直径深孔爆破装药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合理化意见“井下大孔爆破装药结构优化调整”获2018年度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二等奖。
角色转换 从头开始
2018年7月,因矿里工作需要,其由采矿工区调到技术计划室工作,新岗位他主要承担了矿业公司的专利申请、科研项目管理、图纸设计、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为贯彻落实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方针,专利申请工作也是矿业公司新开展的工作,其具有专业性强,申报流程复杂,审核周期长等特点。面对难题,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排斥它,通过积极查找专利申请相关文献,掌握了专利材料撰写规则,熟悉了专利申报流程,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三年内矿业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12项、新型专利11项,已授权专利9项,每年均能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极大丰富了矿业公司科研成果;面对这傲人的成绩,他总是谦虚的讲,专利申请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还要从申请专利的创新性、授权率做足工作。
投身科研硕果累累
科研项目管理复杂繁琐,其包括科研计划、科研项目申请、阶段性汇报、结题汇报、科研统计、科研费用核销、科研项目归档、科研项目进展季度及年度总结、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参与科研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对任何人来说都绝不轻松。在这三年内,他共参与申报科研项目13项,结题项目6项,其组织申报的“沙溪铜矿采矿方法研究”获2018年度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组织申报的“沙溪铜矿厚大矿体竖向连续回采关键技术—底部结构设计优化及应用的综合技术研究”、“沙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产业化”获集团公司2020年B类科技创新团队;深孔拉槽爆破成井、向上一次性爆破成井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在铜冠(庐江)矿业公司得到推广使用,为铜冠(庐江)矿业公司安全经济高效回采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参与到众多科研项目,极大的丰富了他个人专业技术知识,开阔了个人眼界。
勤学苦练 华丽蜕变
理论指导现场,也源于现场,作为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具备丰富现场经验。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他都积极参与井下图纸设计,在采矿工区工作时,他就积极参与到采场布孔、爆破设计,在技术计划室时积极参与采准、锚索支护、充填等设计,通过大量的图纸设计极大的提高了设计能力。同时,在井下我们会经常看到他指导工人师傅装药爆破的身影;看到他现场指导工人师傅打眼支护的身影;看到他深入井下参与矿废石管理工作的身影;看到他井下施工质量验收的身影,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与锻炼,他逐渐从一位彰显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时间稍纵即逝,我已毕业四年,我的同学有的已经博士毕业,有的成为了科研机构的技术骨干,也有像我一样在矿山默默奉献的,岗位不分卑贱,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要满怀激情的去工作,在不同的岗位发光发热。扎根矿山、服务基层,一直是我选择矿山工作的理念,我愿意将自己最青涩的岁月留在最纯粹的铜陵有色,在这里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实现自己的理想。”阚忠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