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功,男,汉族,1949年1月生,山东青岛人,群众,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会场社区居民。
40多年前,杜清功与老伴刘桂芹喜结连理,杜清功成熟稳重,刘桂芹清秀温柔,两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数十年来相处融洽,家庭和睦。本该幸福的家庭却发生了转变。
妻子突患大病,丈夫日夜守护。事情发生在2005年5月19日,正在家里干活的杜清功,突然接到妻子单位打来的电话,称妻子得了突发病已经入院。紧急赶到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杜清功却被告知需立即转院,初步诊断妻子是脑血管破裂。深知情况严重性的杜清功不敢耽误,立即带着妻子转院到第八人民医院,当天下午就做了开颅手术,在医院一住就是40多天。40多天里,杜清功日夜陪伴,悉心照顾,随后的第二个月,妻子刘桂芹又做了一次手术,最终妻子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是四肢却都瘫痪了。
脸色非常不好,四肢不能动弹,只能躺着,意识上基本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刘桂芹从医院刚回到家的样子。看到这样的刘桂芹,很多邻居都说放弃吧,但是杜清功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他一直坚信妻子能治疗,能比现在更好。从此,他开始全心投入帮助妻子康复,到处找大夫,四处寻良方,只要听说哪里的康复治疗做的好,他都要去请。最初从即墨找到一个针灸好的大夫,他便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回接送大夫,几十里的路,几个月的疗程,杜清功风雨无阻,一直奔波在路上,毫无怨言。而后又从医院请了大夫,又是几个月的日夜奔波,这样的事情在这16年里上演了很多次,杜清功用路程托起妻子的康复梦想,也用日夜的奔波证明了这一份伉俪深情。
制设备做家务,练成“全能丈夫”。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妻子,杜清功把所有的难过都留在心里,鼓励老伴积极治疗,过好每一天。别人都说着放弃,杜清功却在信念的支撑下寻求奇迹,用爱与担当搭建起妻子刘桂芹康复的希望之路。
从妻子发病起,杜清功便接过了家庭的重担,不仅要忙活家里各种琐事,更要带着妻子走上漫漫康复路。杜清功每天的生活都安排的满满的,帮妻子穿衣洗漱、端茶送饭、擦洗身体、洗衣服、处理大小便,忙完这一切生活琐事后,杜清功便给妻子按摩、做康复,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做着同样的事情。生病这么多年,刘桂芹一直干干净净,家里没有异味,身上也没有褥疮。奇迹总是留给怀有希望的人,经过十多年的细心照料,刘桂芹果然有了变化,她的右腿和右手都渐渐的恢复了部分功能,从最初的平躺到可以坐起来了,杜清功看到妻子第一次成功坐起来的时候,不禁热泪盈眶,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带妻子做康复的决心。
妻子生病的变故让家庭的生活负担日益沉重,也让康复训练受到限制,但是杜清功并没有灰心,家里不大的院子变成了康复场,买不起康复器材,他就自己动手做“土设备”,拉力绳、健身架、拐杖一件一件的“土设备”随着康复计划的不断变化诞生了。杜清功自己做的健身架长6米,一圈是12米,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转70圈,他就这样带着妻子在这个健身架上一走就是十几年。
40年无怨无悔,换来康复希望。从轮椅上抱起,进屋,再放下……杜清功每天都要这么抱起放下老伴十几次,已经74岁的杜清功身体越来越差,肩部、肋部都有伤病,过去能推着老伴从家走到海边,现在也推不动了。但是帮助老伴康复的信念,一天也没打消过。“我要坚持,再累也要坚持给她锻炼,锻炼就能多吃饭,身体各项技能慢慢恢复,身体变好,就能多活几年,老伴,老来伴,是一种留恋。”杜清功说,简单的话语体现了最朴实的愿望。
40多年的相守,杜清功和老伴之间也有了一种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杜清功就知道老伴需要什么、哪里不舒服。“老头对我非常好,不管吃、喝、穿、锻炼,对我都非常好,一直很有耐心,从来没说过累,没有抱怨,有这样的老伴我心里很感恩,我也会努力配合康复,让老伴操心少一些、轻松一些、开心一些。”刘桂芹说。如今的刘桂芹已经能站起来扶着墙走两步了,这对一个健康人来说是最正常的一步,对这对夫妻来说却是期待已久、满心欢喜,甚至曾经不敢奢求的一步,更是杜清功用无数个日夜坚守与付出换来的一步,每一步都感人至深,让这对夫妻更亲密,今后的康复路走的更坚定。
16年的康复路,杜清功用全心全意的真情浇灌了希望之花,用无怨无悔的付出诠释了对妻子的爱,也用妻子一天天的康复回报了他,展现出在朴实的山海小城人身上最珍贵的精神品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着文明之花的芳香。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