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男,195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现居住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乘风街道社区乘新一社区,是一支退伍老兵方队的队长。1973年12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7050部队服兵役,1975年被空二军授予“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并嘉奖一次,1978年4月退役。
作为退伍老兵方队队长,王合带领队员开展帮扶救助、维稳协调、安全巡逻等志愿服务,为辖区居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他发扬退伍军人的优良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当中。他们一起走军步,站军姿、敬军礼、唱军歌,他们一起为卧床老人制作爱心小垫子、为老弱病残的家庭买秋菜……附近居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兵哥哥!”
带着真心帮助有需要的人
说起这支退伍老兵方队,王合很是感慨。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19年5月20日队伍成立了,他们中最小的60岁,最大的75岁。刚刚成立后的那个夏季下雨十分频繁,王合带着“兵哥哥”们顶着大雨挨个楼区巡查,巡查到乘新一小区11号楼西侧时,发现楼前步道上存有大量积水,车辆开不出来,雨水已没过膝盖。经了解,每到雨季这里就有积水,小区居民找到物业始终未得到解决。“兵哥哥”们二话没说,撸起袖子就干,水抽不净,就站在水里用盆往外舀。他们各显身手,用了一上午的时间,终于在行人路上找到了疏通的下水道,“兵哥哥”们高兴地用满是泥浆的老手一阵击掌。看着老哥们儿的笑脸,王合觉得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高兴过后,王合急忙去买来了排水管,准备将多年腐烂已被压碎的管线换掉。可管线被积存多年的淤泥深埋,清理成了大工程。雨排里的大量淤泥长年累月堆积,湿重粘稠难以清理,好几名队员只能跪着跟淤泥“较量”,不好伸进工具的地方,只能用手。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太累,可谁让换都不行,都坚持着。事后他们笑笑说,“这没什么,政府给予我们生活上的救助,作为老兵的我们也应该尽一份力量!”。在“兵哥哥”们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把多年路面积水的问题解决了。附近居民都为“兵哥哥”们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我们的家园,没有‘兵哥哥’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知道,“兵哥哥”们的平均年龄都已经是68岁了。
他们是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为独居老人买菜送菜、为患癌症老人冒雪去购买燃气、为医院买小饭桌、修路灯、修围栏……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诉说着温暖和无私。听说哪家有困难了,王合就带着“兵哥哥”们奔向哪家,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听说哪家闹矛盾了,王合就又带着“兵哥哥”们来了……辖区居民的诉求多种多样,不论遇到邻里间什么样的矛盾,“兵哥哥”们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提起“兵哥哥”们,居民无不为他们点赞。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能够融化最厚实的冰雪,他们就是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我是一个兵,护卫人民安康是我的使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王合夜不能寐,他知道,作为一名老兵他必须身先士卒,冲在一线。“我是一个兵,保家卫国是我的职责,人民安居乐业是我的使命,必须要做疫情面前的逆行者。”
抗击疫情期间,辖区内到处能看到王合忙碌的身影,地毯式排查中有他,为每户居民送酒精中有他,维修栅栏时有他,小区卡口扫码测温有他,为居家隔离人员送快递送生活用品有他,接集中隔离人员回家有他,为隔离人员进行心里疏导还有他,每天的劝导组和每晚的巡逻中依旧有他……
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是打赢这场战“疫”的关键。王合想方设法,骑上自家的电瓶车,绑上流动音响开展宣传。居民每天都能在楼区看见王合骑着电动车,播放着疫情防控知识。他还会耐心劝导居民,帮助消除恐慌心情。
人员摸排是个体力活,但王合不怕,他与辖区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一起深入小区,开展地毯式排查,用自己的手机给居民打电话,一丝不苟,一一确认。一天下来,属实有点累,可看到浓缩消毒液被送来,王合二话不说,抄起工具就开始勾兑,然后默默地背起消毒工具,在没有防护服、只有最普通口罩的情况下,负重爬楼进行消毒,背着一瓶瓶酒精逐户送达,这一幕被工作人员看到,感动地直抹泪。看到王合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付出,有人说他“傻”,他却笑笑说,我从小就这样,为别人多做好事,帮助别人,我自己快乐。
王合与退伍老兵方队的“兵哥哥”们,行走在辖区,行走在居民的心里,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用真挚的爱心去温暖社会,带给社会正能量,他们的行为也带动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