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民卿,男,汉族,1967年生,河南洛阳人,哲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马工程”项目首席专家,
石毓智,男,1963年10月生,河南洛阳人,斯坦福大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在7家出版社出版过11本中英文学术专著;在37种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
刘笑盈,男,1956年生,河南郑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著有《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与功能》(国际新闻书系),《国际新闻史:从传播的世界化到全球化》(国际新闻书系
程虹,女,汉族,195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祖籍山东莒南。1982年大学毕业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进修英文。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
王海棻(1937年8月1日—2019年11月4日),在河南郑州出生,195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古汉语语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11月4日,王
安金槐,男,(1921。9—2001。7),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出版于1992年的《登封王城岗与阳城》考古报告,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
杨春玲,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选育出作物新品种8个、承担了国家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重大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安阳市重大科技攻关、科技专项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级鉴定成果1项、国家发明专利2
段莹,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2023年2月,荣获“2023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黄继红,河南省小麦加工与营养功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23年2月,荣获“2023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宋慧,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1月,荣获“2022年河南最美职工”称号。
杜瑞民,安阳市农科院副院长,河南省劳动模范。筹集资金300万元,在全市建设22个科技示范基地,面积2万亩,辐射带动30万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项,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涉及90个村,惠及2.5万户10.2万人。202
张枫叶,1982年10月生,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在棉花、花生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方面成绩显著。她被聘为河
王丛苗,60岁,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高级技师。自1983年10月被招进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王丛苗主要负责考古绘图、田野发掘、钻探和室内整理工作。她精心钻研绘图技术,
付亮,新乡市农科院小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2010年以来,付亮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新品种17个,其中通过国审1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10个;他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小麦新品种6个,育成高产、
付亮,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2010年以来,付亮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新品种17个,其中通过国审1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10个;他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小麦新品种6个,育成高产、
刘柏君,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022年9月,被授予“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杨延栋,中铁隧道局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负责人。2022年9月,被授予“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刘应华,男,汉,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分院副院长兼总工。现任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地质环境调查院副院长兼总工,曾先后获得河南省地质工会“河南省地质系统技术标兵”、“劳动模范”等荣誉
黄文,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副研究员。先后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青年科技专家”、“郑州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
曾垂刚,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曾垂刚,教授级高工,国家级科研创新团队核心领导者,先后主持修建了重庆过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等重难点工程项目,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