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平,男,1988年4月生,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朱启平大学期间创立“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连续4年暑期回乡支教。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到基层去到西部地区去”的号召,毅然选择回乡任教,经常利用假期时间义务辅导当地孩子,助力19名山区孩子考上大学。朱启平曾荣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骨干教师”等荣誉。
支教助困 点亮大山深处希望之光
2009年,朱启平以毕节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在校期间,朱启平牵头创办“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每年暑假,他都会带领志愿者们回到偏远山区义务授课。支教队成立之初,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难,他就用自己勤工助学攒下的钱,维持着支教队的各项开销。他每个月都会从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中节省出100元,专门用于购买图书和文具,为支教的孩子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朱启平的支教故事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希望工程在岩口修建一所公办希望小学,北京师范大学为学校援建图书室和计算机教室,并在此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当地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013年大学毕业后,朱启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毕节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工作12年来,他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走访调研村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义务提供辅导。他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家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环境,询问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他还会针对每个孩子的薄弱知识点进行义务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山区的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爱心助学 帮助贫困孩子实现学子梦
为了帮助更多的山区贫困学生,师道传承,朱启平与妻子李秋菊共同创立了“晨曦微光”助学金和奖学金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为孩子们提供经济上的资助,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来自织金的学子曾杰(化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朱启平写了一封信:“启平哥,我家很穷,有时候好迷茫……”朱启平了解得知,孩子的三个哥哥都在上大学,就靠父母在外打工支撑,日子很艰苦。于是朱启平和妻子商量,决定每个月资助这名学生400元生活费,直到他考上大学,解决了孩子的后顾之忧。如今,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大三的曾杰提起“恩师”朱启平,心里充满了感激。
“晨曦微光”项目启动以来,累计资助和奖励40余名山区学生,资助金额达6万元。2024年,朱启平获评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他把获得的奖金无偿捐赠做助学公益项目。
乐于助人 甘做学生成长的点灯人
朱启平始终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陪学生跑步、晨读,还鼓励学生在作业、周记中写下他们的境况、心情、经历等。朱启平悉心回复他们,尤其是对那些需要格外关注的学生,他回复的“心语”常常超过千字。朱启平还通过书信与学生深入交流,至今已回复273封信,帮助25名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朱启平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以“晨曦”之光,照亮学子前行之路;凭“微光”之力,温暖无数孩子求学之心。他用点滴善举为贫困学子撑起希望的天空,以无私奉献传递温暖与力量。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