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1806年-1864年),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史志专家、学者。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
郑珍出生于儒医之家,5岁时由爷爷郑仲桥启蒙识字,后跟随父亲郑文清学习。12岁就读于遵义湘川书院。在郑珍14岁时,举家迁往东乡乐安里的尧湾,并拜舅父黎恂为师。道光八年(1828年),考取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应聘为遵义启秀书院讲习,同年秋中举,与莫友芝联袂进京会试,但无奈落榜回遵义。后三次进京会试,均未中试,以教职补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古州厅学训导、荔波县学教谕,继任镇远府学代理训导和荔波县学训导。回遵义后,先后担任启秀、湘川书院讲席,培育了郑知同、黎庶昌等一批人才。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郑珍因咽喉溃穿而逝世,葬于禹门子午山。
郑珍的一生都致力于学术研究,并且涉猎广泛,影响深远。在经学、文学、文字学、史志学上取得了颇高造诣,更是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与莫友芝、黎庶昌等文人学者一起,开创了沙滩文化盛世,在贵州文化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被学术界誉为“西南巨儒”。其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等。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