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赵书芹

赵书芹

邢台市经济开发区留村街道办事处前大流村村民

  赵书芹,女,1942年5月生,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留村街道办事处前大流村村民。

  她的小叔子自幼有眼盲并患有智力障碍,行走不便,生活无法自理。三十多年来,赵书芹不离不弃,用母亲一样的爱,悉心照料小叔子的生活,承担其饮食起居,耐心包容其“小破坏”。她拒绝将小叔子送入养老院,强调要让小叔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她深沉的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后代,孝老爱老成为一种家风代代传承。

  不离不弃 用母爱悉心照料小叔子30余载

  赵书芹的丈夫已去世,小叔子董小四先天眼盲,未娶妻无子女,生活不能自理,之前一直由赵书芹的婆婆照顾。自婆婆去世后,赵书芹就担起“长嫂如母”的责任,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盲人小叔子的日常生活。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清晨5点多,赵书芹起床后先去小叔子那院转一圈,看看他的状况,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她会带着小叔子去菜地或街上转转,一边干农活一边遛弯。吃过早饭后,赵书芹就给小叔子找点“事”做,让他不感到那么孤单。但凡别人能单独看见赵书芹的时候,她总是步履匆匆去给盲人小叔子送饭、收拾家务,生怕自己外出一会,让小叔子吃不上饭或者闹小脾气。

  随着年龄的增大,小叔子听力、智力都出现问题,脾气也变得乖张淘气。赵书芹一直把他当个老小孩,每天除了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得耐心包容他的“小破坏”。无论是“拆家”还是“谩骂”,赵书芹从不跟他计较。赵书芹说,“只要我有能力,我就会好好照顾他,让他吃饱穿暖,尽我最大的力气照顾他”。

  只要我在 就不能让他住养老院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小意外。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赵书芹像往常一样去给小叔子送饭,到家后却未发现小叔子。里屋、外屋、小院、四邻……里里外外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人。这让赵书芹心急如焚,眼泪夺眶而出,又自责又担心,通知了自己的子女、子侄和乡邻一起找。一上午过后,终于在房后的废弃院子里找到了小叔子。原来,淘气的小叔子从自家小院子里约30公分的缝隙钻进了房后的废弃院子,又一路摸索着爬窗户、跳墙头,把自己藏了起来。

  找到小叔子的那一刻,赵书芹紧紧提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即便如此,赵书芹也不忍心责备他,还耐心地把他哄出来。子女子侄们看见80多岁的赵书芹颤颤巍巍的搀扶着小叔子都心疼不已,就提议把小叔子送到养老院,但她坚决地说:“只要有我在一天,就不能把他送养老院,养老院里能管他吃喝,还能惯他脾气吗?一旦没人给他说话遛弯了,人的精气神儿就没有了。”

  好家风 四世共传承

  身教胜过言传。赵书芹孝老爱亲、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孩子们在她的影响下个个懂事孝顺。如今,在她的引导下,子女子侄们都和善持家,也跟着她一起照顾瘫痪的三叔和眼盲的四叔,孙子孙女们也抢着帮奶奶干活。儿女们事业有成,孙辈们也学有所成,大家庭温馨和睦。

  赵书芹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点点滴滴的真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无怨无悔地用平凡的举动演绎着人间真情,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

赵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