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新,男,196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一二九团林业站站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在20多年的工作中,张素新推广适宜干旱区的混交造林模式,达到了以林养林、以林促收的目标,为一二九团生态环境改善付出了艰苦努力。张素新曾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荣誉。
久久为功 防沙治沙守土有责
一大早,张素新就和其他护林员一起开始了巡林工作。他们来到各连队的防护林,只见棵棵树木挺立在茫茫荒漠边缘,就像沙海中的一排排哨兵,守护着农田房舍。对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这片沙漠植被的张素新而言,这是他看了20多年也没厌倦的风景。“衡量工作业绩,不仅要看棉花产量提高了多少,还应该看带领职工群众种了多少棵树,建了多少条防风林,是否为职工群众带来了绿色的希望。”这是张素新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二九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部,东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是七师胡杨河市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团场之一。六连是一二九团北线的连队,土地瘠薄,环境较差,每年春季都会遭受风灾侵袭,给农业生产和职工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自2001年在连队担任连长以来,张素新就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团场发展和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张素新认为,只有加快植树造林速度,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有效降低风灾侵袭的危害程度。为此,每年他都组织带领连队职工群众在连队居住区、职工小院和农田周边植树造林。只要能种树的地方,他都会组织大家拉设林网、建林带,栽种榆树、杨树等树木。他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团场及边缘沙化地带,分析研究治理沙化土地对策和方案,在张素新和当地职工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团场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地处沙漠边缘的六连及周边城镇建成了2700余亩防风固沙林,不仅保护了5000余亩农田免受风沙侵袭,也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棉花产量有显著提升,给职工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迎难而上 筑牢荒漠“生命线”
由于热爱绿化工作,造林业绩突出,2013年,张素新被调到一团林业站担任站长。他认识到,团场防沙治沙工作任重道远。面对现实,他不惧困难,带领全团林业工作者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在全团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每年春季、秋季造林之时,他与技术人员深入连队造林第一线,监督指导林床建设进度和质量标准,严把苗木、栽植和灌水质量关,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绿一片。在造林质量和标准上,他坚持“四不栽”,即:林床不达标不栽,树坑不挖好不栽,苗木质量不合格不栽,没有浇水条件不栽,有效保证了造林质量。
无论身处哪个工作岗位,张素新一直对造林绿化情有独钟,他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每一棵树。他说,造林绿化、防沙治沙是他必须做的,更是他喜欢做的事。未来,他一定不忘初心、开拓进取,为加快团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推进防沙治沙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群英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