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伟,男,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鹤壁北站职工。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张鸿伟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2017年,他加入鹤壁斑马义务救援队,累计参与各类救援行动200余次。2025年2月18日上午,在鹤壁北站巡查线路的张鸿伟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去世,年仅47岁。2月22日,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肝脏和两个肾脏捐出,移植给3名重症患者,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助人。
退役不褪色 应急救援的“拼命三郎”
2022年10月的一个雨夜,张鸿伟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辆三轮车连人带车翻进2米深的沟渠,车主趴在泥泞中呻吟。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停车,从后备厢扯出防滑绳和应急灯,冒着寒冷的秋雨跳入沟渠开展救援。黑暗中,他单手托住车主腋下,另一只手抓住树根借力,硬是将体重近200斤的车主拽上路面。确认车主仅轻微擦伤后,他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帮助车主把三轮车从沟渠拉回路面,等一切处理完毕,他才发现自己的救援手套早已磨穿,手掌被碎玻璃划出多道血痕,而此时距他下班已过去3个小时。
2024年大年初三的傍晚,张鸿伟在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后沟村附近,遇见一辆抛锚的外地车辆,司机正对着爆掉的轮胎发愁。时值春节放假,周边修理厂全部关门,司机一家急得直跺脚。张鸿伟打开后备厢,搬出整套维修工具——这是他多年来随车携带的“标配”:千斤顶、充气泵、应急电源……他趴在路面上,耗时40分钟更换备胎,手指冻得通红,而他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司机感动地拿出香烟和现金表示感谢,他却连连摆手说:“我是党员,也是志愿者,这是应该做的。你赶紧赶路,以后遇到别人需要帮忙,也搭把手就行。”这句朴素的叮嘱,正是他践行公益的初心——不仅自己行善,更希望将善意传递成链。
像这样的救援事例在张鸿伟的助人生涯里数不胜数。尤其是2017年加入鹤壁斑马义务救援队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救援中,先后累计参与各类救援行动200余次,山野搜救、城市应急、灾害抢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穿戴着橙色救援服的身影。
平凡中的光 常态化公益的践行者
除了参与义务救援活动,张鸿伟还热心捐款捐物,每个月总有几天时间,他会到敬老院,蹲在床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修剪指甲,为视力模糊的老人读报,更会把自己刚发的工资换成米面油,悄悄塞进五保户老人的储物柜。
对待孩子们,他则化身为“暖心叔叔”。每年开学前,他都会到文具批发市场“进货”:按年级分装的练习本、带卡通图案的铅笔盒、整套的辅导资料,送到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手中。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他的后备厢成了“移动物资库”。2020年2月,口罩最紧缺时,他跑遍17家药店,凑齐5000只口罩,送到高速路口的防疫卡点。汛情来袭时,他自费购置救援物资,和队友一起奋斗在洪水一线。
生命的馈赠 最后一程的大爱延续
2025年2月18日上午,张鸿伟在鹤壁北站巡查线路时,突然感到剧烈头痛,随后倒地昏迷。被送到医院后,他被诊断为因长期劳累导致脑血管破裂,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仍于2月20日判定为脑死亡。2月22日,一场无声的生命接力正在进行。家属遵从他生前的意愿,将他的肝脏和两个肾脏捐出,移植到3名重症患者体内。此时,距离他2月18日突发脑出血倒下,不过短短4天。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器官捐献为自己的公益之路画上了最崇高的句点。他的女儿含着泪说:“父亲一直是个热心肠,他常教导我和妹妹,要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
从退役军人到基层职工,从应急救援队员到器官捐献志愿者,张鸿伟用47年光阴,诠释了“平凡英雄”的真正含义。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无数个日夜中,用双手托起他人的希望。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