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敢,男,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电建港航公司港湾工程分公司北疆项目经理。他扎根施工一线36载,积极参与南水北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一带一路”项目。在孟加拉航道疏浚项目中,他连续8年坚守,克服恶劣气候,高效完成施工任务。回国后,他在北疆项目中身先士卒,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生产效率,解决挖泥船作业难题。2023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等多重因素影响,天津市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他主动担当,成功完成堤坝加固任务,守护了一方安全。
敢于担当,奋楫勇进
孟加拉航道疏浚项目是孟国人民“梦想之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建的重点项目之一。2016年,张发敢远赴孟加拉国,秉持着担当尽责、敬业奉献的初心,连续 8年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8月,为保证大桥局“天一号”架设首跨钢梁的任务顺利完成,业主要求疏浚一条100米宽、2100米长的通道。一个月内完成约90万方的紧急任务,协调好三艘挖泥船顺利生产,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打通疏浚航道,这考验着整个项目的综合能力。经过现场条件勘测,多次方案商讨,张发敢提出了一套优先合理的实施方案,最终在项目全员的努力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孟加拉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处于高温炎热的气候环境。每当雨季台风来临,张发敢都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从接装管线到围堰修筑,从船舶调度到设备管理,与项目现场相依为伴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干季抢抓生产工期时,他更是开启“711”工作模式,每周工作7天,每天11个小时,在施工现场连续奋战,一个安全帽、一瓶矿泉水几乎成了他的个人标签。“一线工人党员虽然不是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战士,但只要坚守岗位,以优秀技能打造精品工程,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张发敢如是说。
诚实劳动,勇于创新
转战回国后,北疆项目又成为他的新战场,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他总是带头发挥作用,时刻把“工程人必须得诚实地履约、带着责任心履约”挂在嘴上、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项目二级沉淀池清淤时,鲁济宁浚0042挖泥船系统管路阀组泄油,导致定位桩台车定位不稳,影响船只作业效率。张发敢带队潜心钻研,自主开展技术革新,在系统管路中加装电磁开关阀,绕开传统意义上的液压系统更换和阀组更换,选择加装电磁阀彻底解决阀组老化问题。这一方法的实践,解决了困扰船队多年的沉疴痼疾,确保了开挖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改装后,日疏浚方量小时产量提升11.41%,日平均单方油耗降低7.4%,为项目节省工时436小时,节省柴油17.316吨。
后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张发敢和项目成员先后对海狸1200型挖泥船进行了绞刀齿轮箱加装重力油柜、甲板吊人力起重改为电动起重、台车液压系统加装截止阀等三项技改活动,其中台车液压系统加装截止阀技改节约了大量成本,为整个工程节约燃油费约15.45万元,节约阀组更换及改造费用约5万元,用小改造创造了大效益。
率先垂范,团结奋进
2023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等多重因素影响,天津市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大清河持续高水位运行,沿河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作为驻津央企,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闻令而动、高效部署,迅速调遣机械设备和救援力量,第一时间驰援静海区大清河防汛一线。作为党员,张发敢主动挺膺担当,第一时间加入防汛抢险队,负责机械设备的征集与调配。在防洪现场,机械声轰鸣不止,挖掘机有序作业,运送土方的车辆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抢险一线,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堤坝加固“战役”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张发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刻在心里。施工现场交通拥堵,道路泥泞不堪,取土处距堤坝有约14公里路程,无疑又给项目部增添了新的困难。项目人员与时间赛跑,与风雨抗衡,不到12小时就为老龙湾筑起了平安堤坝,并历经70多小时完成茁头排干堤坝固堤工作,打赢了“防汛土方支援战”,守护了一方安全,先后得到天津市相关部门和静海区政府的表扬。
生而向上,攀登不止。张发敢始终秉承脚踏实地、苦干争先的工作理念,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岗位、奋勇作为,用真抓实干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在工程项目建设一线有力续写了新时代的大禹治水故事。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