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女,198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鳌文创院黑龙江分院院长。于冰是一位坐拥600万粉丝的“冰姐扒书”博主,也是深耕城市文脉十余载的文化守护者。作为松光里书店的主理人,她一直致力于对当地文化进行挖掘和推广,用心用情讲好哈尔滨故事。
深植文化根脉,唤醒城市记忆
“东北好了,就能回家了。”2024年初,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全网时,于冰在零下30摄氏度的街头拍摄的这条短视频,让无数东北游子热泪盈眶。画面中,她鼻尖冻得通红,哽咽着说:“我们的城市不仅有冰雪,更有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这条爆款视频背后,是她十余年致力文化传播的深厚积淀。
从果戈里书店到中央大街雪岛,再到松光里书店,于冰始终在选择与城市历史对话的空间。在松光里斑驳的砖墙间,她常常抚摸着泛黄的老照片对读者说:“这些建筑会说话,我们要做它们的传声筒。”书店工作服上绣着的“不退”二字,是她面对困境时的信念——最艰难时连员工社保都难以维系,但她坚持用书店90%的黑龙江主题书籍构筑起文化阵地,手写便签上娟秀的字迹讲述着每个书架背后的冰城故事。
创新文化表达,重塑地域形象
“索菲亚教堂的穹顶藏着多少秘密?马迭尔冰棍的甜香飘过百年……”于冰策划的16分钟短视频《共和国长子哈尔滨》,用鲜活的细节让城市历史“活”了起来。这部破圈作品在“冰姐扒书”账号获得千万播放量,网友留言:“原来我的家乡这么酷!”
线上线下双线发力是于冰的文化传播密码。在松光里文创区,东北虎造型的雪糕模具旁,她正指导设计师:“要把中华巴洛克的雕花纹样简化,让雨伞既实用又承载文化符号。”货架上,“尔滨味道”明信片集合了红肠、格瓦斯等元素,游客常笑着说:“这是能带走的哈尔滨。”通过扶持年轻设计师,她已孵化出200余款特色文创,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凝聚人才星火,共建家乡未来
在书店二楼的“人才驿站”,于冰正在给大学生讲解政策:“哈尔滨‘丁香人才计划’为你们提供创业补贴,留下来吧,这里需要青春的创造力。”她手机里存着数百条游子留言,最触动她的是那句:“希望我们的孩子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建设东北。”
为此,她发起“追故乡的人”项目,邀请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讲述黑土地的故事。在最近一期视频里,80岁的版画艺术家握着她的手说:“丫头,有你这样的传承人,我这手艺断不了。”如今,已有30余位青年设计师通过她的平台扎根东北,12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书店孵化。
从短视频里知性解读的“冰姐”,到书店中忙碌的“于掌柜”,这位“文化守夜人”始终相信:当越来越多人读懂东北的文化密码,这片黑土地终将迎来真正的春天。正如她常说的:“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留住乡愁,更要让年轻人看见未来。”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