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徐兆付

徐兆付

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村民

  徐兆付,男,1957年8月生,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村民。

  面对接踵而来的家庭变故,徐兆付毅然扛起家庭重担,48年间独身一人用瘦弱的肩膀撑起多难之家。徐兆付曾荣获“江苏好人”等荣誉。

  厄运接踵 勇挑重担尽显担当

  徐兆付家中兄弟6人,他排行老三。1977年,徐兆付20岁时,年仅40岁的大哥徐兆木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大嫂不久也因分娩出血过多不幸离世,只留下刚出生且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侄女。徐兆付的二哥徐兆俊在外打工,二嫂却意外身亡,留下一双儿女无人照料。侄子刚满6岁,侄女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除此之外,父母年岁渐高、体弱多病,患有先天性痴呆症的四弟徐兆和生活也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上有老,下有小”,在这样特殊的家庭背景中,排行老三的徐兆付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成为多难家庭的顶梁柱,洗衣做饭、收拾房间、耕田种地、照顾侄儿侄女,各项事务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父亲患有风湿,为了减缓父亲关节的疼痛,徐兆付专门学习了按摩,经常给父亲捏肩捶腿。大哥家的残疾侄女他也一直收养在身边,直到她工作、结婚。对二哥家的一双儿女,他也没少牵挂。除了照顾一大家子,他还要去城里打零工补贴家用,为了省吃俭用,他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穿了一年又一年。“我们活了这么一把年纪,没有见过这么懂事孝顺的人!”村民们都感慨地说。

  无私付出 一心为家无怨无悔

  转眼间,徐兆付到了结婚的年龄,村里也有不少小姑娘追求,可当听说他的家庭情况,大多都知难而退。他也怕自己若成了家,就无法全心照顾家里这许多需要照顾的人,因此一年又一年忍着艰辛拉扯着一家人,努力尽好一个儿子、兄弟、叔父的职责。

  1995年,重病多年的父亲去世,母亲年事已高,牙齿脱落只能吃流食,徐兆付每天凌晨4点起床为母亲精心准备早餐。他常说:“作为儿子,理应赡养好自己的母亲回报养育之恩,现在母亲有病,我更应该守在她身边好好照顾她。”就这样,20多年四季变换,徐兆付一直精心照顾着母亲,每天都把母亲的房间打扫干净保持通风,每晚都要等母亲熟睡之后自己才睡下,直至2018年母亲安详离世。

  照顾兄弟 手足情深不离不弃

  比起照顾父母和侄儿侄女,最让徐兆付揪心的还是四弟徐兆和与六弟徐兆友。四弟徐兆和先天性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弟弟洗衣做饭、擦拭身体、剪指甲、剃胡须……事无巨细,徐兆付都是亲力亲为。随着年龄增长,四弟的痴呆症状况加重,时不时会发脾气、摔东西,但徐兆付都是默默承受,毫无怨言,四处为四弟求医问药。

  六弟徐兆友成年后,徐兆付托朋友帮他在常熟找了份工作,后来又帮徐兆友张罗婚事、娶妻成家。2019年秋天,徐兆友因患糖尿病、肝腹水、肝硬化等疾病,留在常熟无人照料,在徐兆付的催促下回到老家滨海。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徐兆付坚持定期送弟弟到医院治疗。他还主动向医生、病友家属请教糖尿病人的照料要求,每天变着法儿为他准备饭菜。六弟深受感动,从消极治疗到积极生活,身体好转后又继续打工,还将工资交给哥哥补贴家用,共同守护这个多难却又坚强的大家庭。

  薪火不息 传承家风共谱大爱

  徐兆付的邻居们每每提起徐兆付总是赞不绝口,“他是当之无愧的好儿子、好兄弟!”村里老党员吴大爷对徐兆付40多年的坚守表示钦佩,也常常上门看望这位老兄弟,送上生活必需品。

  如今,侄儿侄女都已成家,过年过节都会带礼物来看望三叔徐兆付。“从小到大要不是三叔的照顾,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要感恩三叔一辈子,要替三叔养老”侄子侄女们争相感谢徐兆付的抚育之恩。他婉拒了侄子侄女将他接去外地养老的建议,依然靠种几亩地、打些零工维持家用,和四弟一起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叮嘱在外工作的侄子侄女们,“不求你们对我有所回报,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小家庭。”

  48年来,徐兆付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了满面沧桑的老人,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坚守家庭责任,成为家族的顶梁柱,为父母、兄弟、侄子侄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让人间多了一份真情与大爱。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

徐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