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茜,女,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南明区税务局新华税务分局分局长。从2010年起,徐茜开始一对一帮扶家住余庆县大乌江镇7岁的小程(化名)。14年来,她给予了小程“妈妈”般的关怀与陪伴,更播下了爱心帮扶的种子。她坚持“用助学来筑梦,因筑梦而铸人”的理念,成立“徐妈妈爱心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残疾人、孤独症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等困难人群开展爱心帮扶。
倾情守护 当好留守未成年人的“妈妈”
2010年的春天,本是去余庆县大乌江镇旅游的徐茜,却机缘巧合地进入凉风村,结识了当地的留守未成年人小程(化名)。小程出生10个月时,妈妈因患脑瘤去世,爸爸为了承担家庭开销常年在外务工。徐茜与小程相遇时,7岁的小程不仅要照顾因做手术而残疾不能自理的姐姐,还要照顾88岁高龄的爷爷,还没有灶台高的她,就已经开始刷锅做饭洗碗,肩负起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了解小程的情况后,徐茜心酸又心痛,果断当起了孩子的“妈妈”。
为了做好这个孤苦孩子的“妈妈”,徐茜曾自驾开车五个多小时到乡村小学参加家长会,每逢节假日把孩子接到家里住,教孩子使用家电和电子学习设备,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在长达14年的岁月中,徐茜的爱已经不能用资助十几万的金钱衡量,更多是给予孩子“妈妈”般的关怀与陪伴。
2019年,小程家里再次遭遇重大变故,她的爸爸在工作时从高空坠落、大臂断裂。为了让小程父亲能够及时就医,徐茜拿出了身上所有的现金,还帮孩子爸爸联系医生,几经周折,才让他基本康复重返工地。“有人说我没必要做到这一步。但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早已是小程的‘妈妈’,我牵挂她关心的一切。”徐茜说。
在徐茜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同事们都纷纷主动向她了解爱心助学的流程。她还积极联系当地教育局,让更多困境中的孩子被关注和了解,开启一场又一场众人参与的爱心接力。
汇聚爱心 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希望的灯
2022年5月26日,初夏的贵州大地一派绿色葱茏。贵州省慈善总会冠名基金设立协议签订,宣告“徐妈妈爱心基金”正式成立。消息传来,徐茜百感交集,湿润了眼眶,因为她知道:这12年来,是她用洒在乡间小道的汗水和念念不忘的守护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相信在以后的路途中,她不再只是一个人。依托“徐妈妈爱心基金”,贵阳市南明区税务局专门设立了“徐妈妈爱心工作室”,主要开展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孤独症儿童的相关活动。
2023年5月,“徐妈妈爱心工作室”走进贵阳市南明区爱心家园儿童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中心,为孤独症儿童送去知识分类盒、识字安静书、蘑菇钉玩具拼图等教学用具和零食大礼包等儿童节礼物。“我的孩子5岁了,接受康复训练2年了,正常的孩子都会叫‘爸爸妈妈’,我的孩子至今不会叫‘爸爸妈妈’……”爱心家园二楼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宣传片,片子里一位孤独症儿童的妈妈哽咽道。会议室里,爱心志愿者们认真观看,眼含热泪。徐茜在观看视频结束后深情地说:“我是徐妈妈,‘徐妈妈爱心工作室’将汇聚起税务人的点滴爱心,用爱意融化孤独,尝试拥抱每一个与众不同,为孤独症儿童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将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星星的孩子’努力发出的光芒。”
多方协调 帮扶特殊困难家庭
2024年,徐茜和“徐妈妈爱心工作室”的志愿者再次走进曾经帮扶过的一名困难家庭,惊喜地发现帮扶对象整个人都已经发生了由内而外的转变,笑容多了、更加健谈了,眼睛恢复了感知光的能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骨结核也在治疗中渐渐稳定下来。徐茜跟帮扶对象承诺会关注其女儿的心理状况,帮助孩子在青春期更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我和你一样,都是孩子的妈妈,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长大。”徐茜说道。
从小程到“星星的孩子”再到后来每一个帮扶对象,徐茜用“妈妈”的爱,传递生命最动人的姿态——不仅仅是在活着,更是以爱之名,热烈而生动地绽放。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