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汇源,男,198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任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宜昌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库专家。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连续15年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守护者的辛劳、逆行者的担当、冲锋者的姿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一颗赤子心 时刻准备着 为地质事业发光发热
2009年11月,工作刚满一年的许汇源即作为项目负责参加了“四川省5.12地震灾区第四批应急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石棉县唐家沟泥石流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这项勘察工作对灾区尽快恢复重建有着重要意义。接到任务后,许汇源丝毫不敢马虎,与同事们立即启程赶赴现场。到灾区后,他们发现该区域野外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而且原始地质资料很少,但是项目周期短、涵盖内容多,如何在短时间、高速运行的项目中把好质量关是许汇源身为项目负责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带着地质人那股不服输的劲,在一个月的野外调查时间里,他冒着严寒、淌着刺骨的河水,将一条近10公里长、相对高差2000多米的泥石流沟反反复复跑了十几遍,不厌其烦地进行调查、测绘和描述,对泥石流发育区域的每一个地质点、灾害点、物源点进行反复核对。每天晚上回驻地后还会拿出白天所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总结,保证成果数据的精确。经过认真调查与分析,他们最终切实查明了该泥石流沟清水区、物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的地质环境特征,为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翔实的地质依据。而在几年后当地百年一遇的泥石流灾害中,许汇源勘查设计成果成功保卫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许汇源更加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也更加认识到做好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片奉献情 始终无惧无畏 将个人置之度外
“十三五”期间,宜昌市经历了2016年“98+”特大汛情、2017年50年一遇秋汛、2020年超长梅雨期等。特别是2016年汛期,宜昌地区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遭受多轮罕见暴雨袭击,诱发大小规模地质灾害千余起,许汇源更是忙到脚不点地。他不惧风雨,日夜奋战,逆向前行,时刻挺立在防灾救灾和抢险救援一线。其中五峰县受灾最为严重,电力、交通全部中断,接到政府求助后,许汇源当即奔赴五峰支援,三四天里,彻底与外界失联。白天在崩塌滚石的生命威胁中奔波应急巡查、对接管理部门,晚上在连自来水都已经浑浊的宾馆里伴着雨声整理报告。
危险和艰苦,从未让这位资深的地质人有一刻退缩。由于应急处置迅速得力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置不当引发的二次灾害,有效保障了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向宜昌市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技术支撑服务获得了一致好评!
一股担当劲 过硬的专业能力 为应急救援提供坚强支撑
2023年7月8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月山村发生山体滑坡,作为地灾防治第一支技术小组成员,许汇源星夜兼程抵达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深夜,在暴雨过后的深山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片山体沿坡滑下,现场满是硕大的巨型石块,稳定状态不明,沿线公路已经被滑坡体截断,居民房屋离滑坡体不过数十米,还有数台机械被掩埋,救援难度极大。许汇源深知救援黄金72小时,刻不容缓!
他迅速进入战时状态,24小时坚守现场参与应急处置,组建应急监测小组,制定预警响应机制,协调多方力量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滑坡现场地势险峻、乱石堆积,被大量树木覆盖,没有道路,下雨后更是泥泞难行,没有路,那就一步一步走出一条路来!他和同事们白天顶着近40度的高温多次深入滑坡核心区域反复开展现场监测巡查,指挥安装监测设备26台套对滑坡体进行24小时无间隙全方位监测。晚上,在铁架和防水布搭建的“方格子”、几张办公桌椅和简易折叠床组成的临时项目部内加班加点编写报告,形成日报、半日报及小时报千余期,戮力同心、知重负重,开辟了一条技术通道,为指挥部搜救会商研判、抢险救援作业、抢险排危治理提供了全阶段的技术支撑服务,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省领导表扬,宜昌市人民政府也给七队送来感谢信。
自工作以来,许汇源在抗灾一线牵头成功处置100余起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审核应急调查报告近千份,参与地质灾害巡排查300余次,对受威胁群众和群测群防人员开展业务培训12次,共计演练、培训2000余人,指导成功避险及有效预警地质灾害11起。共计保护群众五千余人,避免潜在经济损失近1亿元,受到协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许汇源将进一步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继续爬过一座座山、蹚过一条条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