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虎,男,1938年7月生,中共党员,山西西侯度遗址文保员。
文保员一职将薛俊虎的一生与西侯度遗址紧紧相连,他守护山西西侯度遗址54年,累计向博物馆捐赠79件古脊椎动物化石及石器标本,其中多件为测定“中国最早用火证据”提供关键物证。面对盗掘者的威逼利诱,薛俊虎坚守初心,捍卫文物安全,被称为“荒野中的文明守护神”。薛俊虎曾获山西省文物保护模范等荣誉。
以初心为炬,燃文明守护之光
1959年,21岁的薛俊虎作为西侯度村会计,参与了中国科学院考古队对西侯度遗址的首次发掘。全程参与,耳濡目染,他掌握了不少文物知识,并深刻认识到这批距今243万年的史前人类遗迹的重大价值——这项发现改写了人类起源时间,将记录提前了60多万年。考古结束时,贾兰坡、王建等专家特别嘱咐他:“西侯度文物极其珍贵,必须保护好!”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坚守。考古队撤离后,薛俊虎主动承担遗址保护工作。
1983年,薛俊虎独自搬到离村两公里的遗址旁居住,坚持日夜巡查。为阻止村民盗挖化石卖钱,他曾多次劝阻,最终无果只能向派出所举报;面对企业建设沙场的高额分红诱惑,他断然拒绝。“给金山银山也不换祖宗留下的根!”薛俊虎说。当时,薛俊虎被指责多管闲事,但他毫不在意,将青春奉献在这片点燃人类文明火种的土地。
以专业为基,铸文化传承之魂
1983年11月18日,西侯度遗址文物保护小组成立,薛俊虎被正式任命为首任文保员。获得官方身份后,他系统性地开展遗址文物收集整理工作,其中多件为测定“中国最早用火证据”提供关键物证。他牵头建立规范的巡查制度,培训文物保护队员,在他的推动下,遗址于1988年成功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提升公众保护意识,薛俊虎自费编撰《西侯度》一书,详细考证当地文化发展脉络,并印刷1000多册免费发放给村民。他累计开展500余场入户宣讲,用当地方言通俗讲解专业考古知识,成功带动全村参与文物保护。2013年,75岁的薛俊虎从一线岗位退下,转任遗址保护顾问。
以无私为笔,绘奉献人生答卷
薛俊虎守护西侯度遗址长达54年,其中49年都是义务担任文保员。他不仅自费修复文物、印制宣传资料,还在2013年创办家庭展览馆,收集了300多件传统农具并进行义务展示、讲解。2019年,西侯度遗址被选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圣火采集地,薛俊虎受邀见证圣火采集仪式。他激动地说:“我守护的遗址今天为山西争光了,从荒芜之地到建成遗址,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薛俊虎始终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以普通人的身份守护着文明源头,捍卫文物安全,用一生守护与传承古老文明。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