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鹏,男,汉族,1989年1月生,群众,济南市济阳区精神卫生中心三病区护士长。提到精神病人,大家想到的是疯子、打人、甚至做出杀人放火的事,对他们怀着恐惧乃至排斥的心理。因为精神疾病患者的这些特殊性,关键时刻护士要挺身而出,敢于奉献。当谢鹏作为精神科男护士走进医院时,就时刻谨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不让患者、家属以及其他的医护人员受伤害,必要时忘了自己。
患者出现幻听 一拳打碎了他的眼镜
2013年,谢鹏大学毕业参加济阳区事业编考试,放弃了去区人民医院的选择回到了回河镇卫生院,选择做一名精神科护士,选择去呵护一群特殊的患者。
“记得有个刚来不久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小伙子年轻力壮,比我高大很多,存在幻听和被害妄想,老是听见有人在骂他,老是怀疑有人要拿刀砍他。”谢鹏回忆,在值班巡视的时候,路过这位患者所在的病房,患者突然从侧面给了他一拳,眼镜掉了,人懵了,谢鹏慌忙地捂着眼睛踉踉跄跄地往办公室跑,那个患者一边骂一边在谢鹏的身后追打他,幸亏被其他同事发现并及时制止了他,过了好一会,谢鹏的同事在床底下找到了被打成三截的眼镜。
回到家后,家人看到谢鹏受伤的眼睛和破碎的眼镜,直说“不要在这个科室干下去了,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看到家人难过的样子,谢鹏动摇了。但动摇只是一时的,这位患者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也为打人的事情向谢鹏道了歉, “平时你对我那么好,陪我聊天,陪我看报纸,像朋友一样,我还伤害了你,真的对不起”,听到患者的道歉谢鹏释怀了,选择继续守护这些患者。
为患者理发洗澡 他练就“十八般武艺”
精神病房是封闭式病房,患者入院以后就和外面的亲人失去联系,精神科护士就成了他们的亲人,成了他们的依靠,患者的衣食住行都由护士负责,精神科护士不但要会打针输液,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
为患者理发,给他们洗澡、喂饭是谢鹏的日常。不久前医院收治了一位语言不通的患者,虽说有家属但是浑身弄得和乞丐似的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为这位患者换衣物修剪指甲时,她说着听不懂的语言,笔划着不让人靠近,谢鹏和另外3个护士想法将她那发霉发臭的衣服给换下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谢鹏把头发的鸟粪、木头碎屑、玉米秸秆屑等等,一点点剪干净,剪到最后手都磨出了泡。
“有一位老年患者,大便干结的解不下来,我就用手一块一块抠出来,那粪块硬的和石头似的,我都闻不到任何味道了。”提起这位老人,谢鹏说像这样的患者有很多,作为精神科护士我们经常要做一些常人想象不到的工作,因为要让他们感到舒心舒适,这样会有利于他们的病情。谢鹏作为精神科护士,给了这些患者耐心、爱心。谢鹏常说,“他们也不想这样”。
用爱心灌溉 做他们温暖的守护者
在精神科的病房里,有很多患者家庭十分困难,还有的是公安机关送来肇事的甚至都不知道患者的身份,谢鹏发动医护人员给患者捐赠衣服、买生活用品、隔三差五就给没有家属或者长时间不来探视的患者带点水果、零食,有时拿的是自己儿子的零食,仅仅是为了让他们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所有的疾患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其实治疗期后的康复才是最终目的,精神科也是这样。精神疾病不能完全根除,对患者自制力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早日回归社会。”提起精神病人的治疗,谢鹏说,每逢天气晴朗,就会和科里护士组织病情稳定的患者下去做活动,和患者一块踢足球、跳绳、做广播体操、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的游戏,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用歌声和笑声代替哀嚎声,用尊重和诚信代替怀疑和敌对。
对于谢鹏来说,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选择了精神科护士这个职业,就注定选择了奉献。尽管工作时他会伤痕累累,满身污渍,但谢鹏从不怯懦,因为他是这些特殊群体的守望者。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