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夏义高

夏义高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夏义高,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息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今年61岁的夏义高,在息州大地尽人皆知,是大家公认的“大善人”。

  1981年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每月从自己仅有的41元工资中挤出10元钱资助贫困学生,42年资助学生1000多名,资助金额达80多万元。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先后给余楼村捐资22000元。

  资助学生的事情他不知道办过多少件,每年暑假电话都响个不停。一学期的工作刚结束,他顾不上休息,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下乡去寻找家庭贫困的学生,想方设法帮助他们重返校园。

  当别人问起为什么对资助如此热心,他说:“我从小就是个穷孩子,知道家庭困难的苦处,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道孩子对学校、对人生的渴望。我小时候受的苦,遭的罪,不想让它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支撑,1981年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夏义高在开始了他的教育梦想的同时,也开始了助人之旅。

  夏义高资助的开始,是一位叫张云霞的女生。“张云霞的哥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了,她的父母因悲伤过度都体弱多病,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张云霞学习成绩非常好,却随时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了解情况后夏义高心情沉重,寝食难安,毅然决定从自己仅有的41元工资中,每月挤出10元钱资助张云霞,这一资助持续了五年,直到张云霞考上理想的大学。

  这是他资助的开始,也让他体会到这件事的不易,但是更让他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张云霞成长的每一步,都让他心里暖暖的,尤其是张云霞的录取,更让他兴奋不已,一如当年自己接到大学通知书一样。

  1984年,夏义高结婚了。没多久,妻子的单位倒闭了,家里的生活也拮据起来,但这些没有改变夏义高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担心妻子不乐意,夏义高就偷偷从家里开业不久的门市部里“偷钱”去资助。了解内情的人问他:“你这样做家里有意见吗?”夏义高嘿嘿一笑:“其实家属早就知道,我拿钱去做好事了,她能理解。”

  九十年代,夏义高家里经济情况逐步好转,他的资助热情也越来越高。老夏再也没往家里拿回一分钱工资,都资助了贫困学生。他的妻子说:“他在息县二高资助了18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县一中资助了9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个学生每月100元,直到他们毕业。”这已经成为他心里的“制度”了,年年都是这样。

  夏义高的资助还有一个特点:“我一般不直接给学生,因为孩子们都有自尊心,怕他们面子上过不去,我都是交给班主任,孩子认不认识我都没关系。”老夏看似粗糙的一个人,在呵护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上更像一位慈父。

  这样的资助一直持续了40多年。40多年累计下来,夏义高资助学生近千名,花费了80多万元!

  “富翁”老夏面容清瘦,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未穿过上百元的衣服、鞋子,手机用了近10年,屏幕都磨花了也舍不得换。

  夏义高的幸福观非常简单:到郑州给爱人看病,当年资助的学生已功成名就,请他吃了顿饭,老夏说太幸福了;每年过年学生组织的师生联谊会邀请他去,老夏高兴极了,会找出最好的衣服盛装出席;已是华北某知名高校中文系副教授的张云霞给他寄来贺卡,上面深情地写着:夏老师,感谢您当年亮起了一盏灯,没有丢下我们这些孤寂的人;感谢您当年捐出的款款爱心,让我这位贫困的农家学子梦想成真……他看得眼泪直流,老夏说这样的回报他最喜欢!

  夏义高略带骄傲地说,今年他还会涨工资,这样就能资助更多贫困学生了,“如果说梦想,就是我希望能资助100名学生、100名残疾人、100名下岗职工.....”

  夏义高就是这样,一直在自己的善意初衷路上走着,目光坚定,步履沉稳……

  2015年被河南省妇女联合会、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授予“和睦家庭示范户”奖牌;

  2015年被中共信阳市委宣传部、信阳市文明办联合授予“最美信阳人”称号;

  2016年被信阳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和睦家庭”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被信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信阳市文明家庭”;

  2023年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入选2022年下半年“河南好人榜”上榜人物;

  2023年被河南省文明办评为第三届“河南省文明家庭”。

    猜您感兴趣

    师德楷模

    夏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