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吉,男,蒙古族,1944年9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其图乌拉苏木乌日根高勒嘎查牧民,曾担任乌日根高勒嘎查党支部书记26年。20多年前,他带领家人通过年复一年在荒漠沙地里种柠条、羊柴、梭梭树、榆树、杨树等10万余棵,让近3000亩的草牧场重新披上绿装;为了确实提高树木、草场成活率,他不断钻研,创新方法,用牛粪在移动的沙梁上制作沙障,为种植固沙植物提供条件。乌力吉曾入选“内蒙古好人榜”。
身体力行 知行合一
乌力吉家的牧场,曾是沙化严重的地带。自1997年起,乌力吉便踏上了改善家乡生态环境的征途。他带着对绿色家园的憧憬,从苏尼特右旗出发,一路向东北,抵达阿其图乌拉苏木乌日根高勒嘎查,那里是他二十六年如一日,坚守在沙地治理前沿的阵地。在这片广袤的沙地上,他种植了柠条、沙柳、杨柴、梭梭树等固沙植物,用汗水和坚持,将荒漠变成了绿洲。
乌力吉深知,改善生态环境并非一蹴而就。他不断从书本、电视节目以及周边地区学习治沙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出了一套独特的治沙方法。他创造性地利用牛粪在移动的沙梁上制作沙障,又在沙坑周围分段埋下枯树枝和牲畜粪,通过适当浇水加速其腐烂分解,形成肥料,为种植固沙植物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还减缓了荒漠的移动速度。经过26年的不懈努力,乌力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先后种植了10万余棵树苗,使1000亩严重沙化地段完全得到恢复,近3000亩的草牧场重新披上了绿装。
带动群众 参与其中
多年的治沙经验,使乌力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将这些年探究过适合在沙窝地带种植的草类,精心编撰成书籍,每一种植被、每一片土地都被他细致地记录在册。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沙化面积逐渐缩小,地表植被日益增多。牧民们目睹了这一切,纷纷前来向这位治沙达人请教经验。乌力吉毫无保留地分享着他的治沙之道,带领着更多的人走上了为沙地“换装”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力吉的事迹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牧民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开始自发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生态保护的行列中。2003年,乌力吉组织成立了全旗第一个治沙协会。协会共有18户56人,大家在乌力吉老人的带领下,带着工具和柠条,你挖坑我填土,穿着“红马甲”在沙窝子地里一同种植,为这片土地增添新的绿色。
治沙行动 薪火相传
多年来,乌力吉不仅在个人的层面上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更是将治沙与环保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家族之中,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环保意识。他深知,为了确保治沙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家人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从决定治沙的那一天起,乌力吉就不断地向家人、晚辈们讲述治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和孙子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治沙的重要性,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治沙种树的道路。
如今,治沙已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传统和家训,延续到了第三代。他的家人,无论是儿子、儿媳还是孙子,都见证了他的治沙之路,并在他的影响下,逐渐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耳濡目染地学习,从一开始的帮忙,到如今的独当一面,共同守护着这片绿色的家园。
尽管乌力吉已经卸任嘎查“两委”工作,但他始终没有停下治沙的脚步。如今,已经79岁高龄的他,依然行走在义务植树的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态保护的执着。他的事迹不仅成为当地的佳话,更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