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泉,男,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某网约车有限公司司机。
12年来,他以方向盘为笔,以车厢为纸,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默默书写着不平凡的奉献篇章,成为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一股暖流。
薄荷糖与十二载不变的赴考约定
2025年高考的第一天。六点半,他的车已稳稳停靠在考生小李家小区门口,比约定时间足足早了半小时。这已是他连续第12年参与“爱心送考”。
车门打开,背着书包的小李脸上带着明显的紧张。“别紧张,孩子,就跟平时去学校一样,快上车!”肖泉轻拍小李的肩膀温和的说。看着小李双手紧张地攥着准考证,肖泉变魔术般从驾驶座旁的小储物格里拿出一个小纸袋,里面是几颗晶莹剔透的薄荷糖,还有一瓶上面贴着“加油!”的矿泉水。“小李,如果对薄荷不过敏,含着这个,清凉提神,保管路上舒舒服服。”原来这份清凉是肖泉送给每一位赶考学生的暖心礼物。
一次,一位考生在路途中突然发现忘带了准考证,急哭了。眼看时间紧迫,肖泉一面沉稳地安抚家长和孩子:“别慌,来得及!”,一面迅速规划最快路线,打开双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来回路上,肖泉嘴里还不停地安慰考生:“没事,他们进去也是等着,我们在外面还可以放放风!”终于在铃声响之前到达了考场,当考生冲进校门向他用力挥手时,肖泉才发觉自己握着方向盘的手心,早已汗湿。12个春夏秋冬,100多位考生的赴考路途上,都曾萦绕着这份独特的薄荷清凉和一个沉稳可靠的身影。从最初的热血青年到如今鬓角微霜,改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那份守护青春的郑重承诺。
风雪中的“生命摆渡人”
2017年初冬的一个清晨,肖泉如往常一样,准时抵达预约地点,接到了需要前往医院做透析的李洪忠老人。老人裹着厚厚的棉衣,动作迟缓而艰难。路上闲聊,肖泉得知老人子女远在外地,老伴身体也不好,每周三次的透析往返成了压在他们心头的巨石。暖气开得很足,但老人下车时,在寒风中那单薄、蹒跚的背影,让肖泉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
当晚,肖泉辗转难眠。他打开熟悉的司机微信群,斟酌着编辑着信息:“各位兄弟,有件事想请大家帮个忙。雪绒花园有位李大爷,每周一、三、五要去附属医院做透析,子女不在身边,腿脚很不方便。风里雨里,老人家太难了。看看有没有兄弟能和我一起帮忙,我们排个班,轮流搭把手接送一下?”消息发出,短暂的安静后,群里仿佛被点燃了:
“肖哥,算我一个!周一、周五我能顶上。”
“我离医院近,加我一个!”
……
很快,一支由13颗热心组成的“生命接送队”悄然诞生。排班表在群里高效流转,每个人都将这份承诺郑重地记在心里。
从此,无论严寒酷暑,抑或风霜雨雪,每周一、三、五,总有一辆干净温暖的爱心车准时出现在李洪忠老人家楼下。肖泉常常是那个最早到的。看到老人出来,他立刻迎上去,一手稳稳搀扶住老人的胳膊,一手自然地替他拢紧衣领或撑开雨伞。上车时,他会细心地用手护住老人的头顶,待老人坐稳,再弯腰帮老人系好安全带。车厢里,他总备着一条干净的薄毯和一个保温杯。“李叔,毯子盖着腿,您暖暖。”
两年零八个月,500余次雷打不动的车轮轨迹,串起了小区与医院,也串起了13颗爱心和一位老人的生命线。这不仅仅是接送,更是一场无声的生命守护接力赛。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只是搓着手,朴实地笑了笑:“这没啥,我们就是顺路搭把手,谁家还没个老人。”
热情的城市信使与滚烫的生命礼物
在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梦园社区也总能看到肖泉的身影,作为社区阳光志愿服务队队长,他带领志愿者们定期探访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与情感陪伴,为残障人士提供上门康复服务,对困难家庭开展定向帮扶……在网约车司机之家,他发动其他同事主动加入到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里,成为社区流动网格员,每次都在休息的时候,他都要在小区里转转看看,发现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及时反馈给社区,用力所能及的行动践行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12载光阴流转,数十万公里行程累积。肖泉始终紧握着他那平凡的方向盘,在一趟又一趟的接送中,让小小的车厢化作了播撒善意、传递温暖的窗口。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一次次温暖的俯身,一句句朴实的安慰。车轮滚滚向前,载着不变的初心,驶向下一个需要温暖的地方。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