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男,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吉行军志愿服务协会净月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
退役29年来,他凭借创品牌、敬孤老、做公益,带领乡亲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 “能人”和“好人”。王志刚曾荣获吉林省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 等荣誉。
让每粒米都长出致富新希望
1996年冬天,22岁的王志刚从部队退役回到孤家子村。刚退役那几年,他常义务帮乡亲干农活,看着家乡稻米品质好却卖不上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省吃俭用,把工资花在买农业书籍、参加培训上,夜晚钻研种植和营销知识,笔记本记满要点。
2006年,时机成熟、技术成熟,积蓄已久的王志刚转行创业,决定带领乡亲们改变产量不高、卖不上好价钱的现状——打响家乡稻米品牌才是关键!
创业初期,质疑声不断。“祖祖辈辈这么种,哪用新技术?”“收购价能兑现吗?”王志刚承诺:“签合同,每公顷至少多收两三千,赚了分,赔了算我的!”他用自家地做试验田,引进良种和技术,整天泡在田里。王志刚在部队磨炼出来的实干精神,全都化作了黑土地上践行的一句句诺言。
资金短缺,他投光积蓄、向亲友借钱;村民遇技术难题,他骑摩托跑遍全省找专家,曾为学防治技术三天往返多地,累得在摩托上差点摔进沟里。
当年秋季,试验田大丰收,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升。他按承诺收购,乡亲们拿到钱笑开了花。之后几年,他带领乡亲改进技术,引进加工设备,跑周边市县推销。2018年创立“吉稻乡”品牌,产销一体。村里300多户年均增收0.5万元,年提供3000人次就业,他成了村民信赖的“能人”。
稻田延伸出的暖意
“大刚宁可自己不挣钱,也要帮我家,这份情忘不了!”村民杜大爷眼含热泪。他家6口人靠几亩田过活,还要供老养病、供孩子上学。王志刚每年收购其水稻时,都会悄悄提高价格。2006年至今,王志刚每年都会拿十余万元去帮助困难家庭,义务提供加工销售服务。每到新米上市,他都会挑选出最好的大米,装成百余袋,送给附近社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王志刚常说:“我种的不只是稻子,更是一份念想,想着能让大家伙儿的日子像这饱满的米粒一样,踏踏实实,有滋有味。”2016年他在镇上开火锅店,营业的两年间他也坚持每天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早餐。
孤家子村曾经没有路灯,夜晚路黑难行。王志刚自掏腰包安装了20根太阳能路灯,亮灯时村民们喜笑颜开,孩子嬉戏,老人聊天,村子热闹起来。王志刚还长期资助2名困难学生直至学业完成。被资助的小威说:“王叔叔,我最爱您做的大米饭配蒜台炒肉,那是您第一次见我时做的,最香!”王志刚倍感温暖。
让米粒串起爱心的链
2018年,王志刚成立“弘孝堂善粮爱心基金”,规定每卖出一斤“吉稻乡”大米,向长春市慈善总会捐0.1元,用米粒串起一颗颗爱心,暖进千家万户。
为了汇聚更大力量做公益,王志刚组建长春市净月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他担任队长。近两百名队员里,有和他一样的退伍老兵,也有受他影响加入的年轻人。他们定期走访困难学生家庭,为社区公益出力,为困难群众送温暖,为养老中心的老人送去米、面、油和装满急需药品的医药箱……王志刚深知,如果自己是一粒米,那么带动更多志愿者一同携手并肩做公益,便如同“千袋米暖万家”的力量,能铺成一条更温暖的路。
王志刚总是说:“每一个退伍军人,在家乡的土地上都是一面旗帜。”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乡亲的关怀,如同稻米一样,朴实而厚重,滋养着一方水土,温暖着一方人心。
猜您感兴趣
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