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男,1977年3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洵口镇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志刚26年如一日服务辖区乡邻,用心用情化解村民山林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成立义务警务队为群众解难事。王志刚曾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江西省模范退役军人、“江西好人”等荣誉。
情系百姓的“贴心人”
1977年,王志刚出生在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一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家庭,爷爷是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军人,父亲也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良好的家庭教育,让王志刚从小有一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红心,也让他从小便立志要成为像爷爷一样的军人。1995年12月,刚满18周岁的王志刚毅然报名参军,成为厦门鼓浪屿好八连的一名战士。在部队的三年时间里,王志刚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练就了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最重要的是懂得了责任和担当,养成了一股勇往直前的冲锋精神。
2019年7月,洵口镇遭遇了持续暴雨,引发了山洪暴发,导致整个镇子陷入汪洋之中,交通中断,村民身陷险境,情况异常严峻。关键时刻,王志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冲到了抢险救灾的最前线。当听到一对被困家中的老人呼救时,王志刚不顾个人安危,冒着被汹涌洪水卷走的危险,先后两次涉水前行,将老人紧紧抱在身前,安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紧接着,他又多次涉水,将其他老人、孕妇和小孩一一背到了安全区域。由于救人心切,他当时并未察觉到自己的右脚无名趾已经骨裂,左脚膝盖也受了挫伤,双脚多处受伤。这次洪灾,王志刚成功救出了12名受困群众,并安全转移了17人。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不少。81岁的老人突然半身不遂,王志刚开私家车送老人到县医院住院治疗;60多岁的残疾低保户需要办理残疾证,王志刚又帮忙到县残联办理;村民生病,当时正值春耕关键时期,王志刚上门前来帮工……几十年来,面对群众所需、所求,王志刚都有求必应,为群众排忧解难。
善解纠纷的“老娘舅”
洵口镇作为一个山林资源丰富的乡镇,林权纠纷长期以来一直是当地的主要矛盾点。某日,村民李某与刘某因一块林地界限模糊不清而争执不下,关系紧张。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志刚主动站了出来,扮演起了和事佬的角色,他热心肠地投入到调解工作中,积极搜寻过往划分山林界限的相关资料。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在县林业局的档案深处找到了当年的划界图纸,依据这份宝贵的历史证据,两家人的矛盾得以平息,重新握手言和。
2024年4月,洵口镇白沙村的胡某在村内驾驶电动车时,不慎与来自隔壁村的一名高中生发生追尾事故,导致胡某肋骨骨折。虽然高中生的父亲已承担了医疗费用,但双方在误工费的补偿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王志刚在得知此事后,多次亲自上门进行调解,耐心细致地讲道理、谈人情,通过一番不懈的努力,双方最终就误工费问题达成了共识,这起交通事故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在王志刚看来,再小的事情也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多年来,他全心全意投入到村民的山林纠纷、家庭矛盾、邻里不和等各类调解工作中,仅较大的山林纠纷就成功调解了30余起,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护佑安宁的“老班长”
王志刚在部队时曾是班长,回乡后不仅带回了“老班长”的称号,也把“好八连”的优良传统带回了家乡。“我虽然退伍多年,但‘弘扬雷锋精神’,‘有困难就找好八连’的好八连精神始终铭记于心。”王志刚说。
在王志刚的主导下,洵口镇成立了由15名退伍军人为成员的义务警务队——“老班长警务队”,王志刚担任队长,负责着队里的大事小情,道路执勤、护学护岗、巡逻防控……成为洵口镇这片土地上的一抹亮色。“你好,稍等一下,让孩子们先过。”天刚微亮,王志刚和队员们已准时到达洵口中心小学,在寒风中维持着交通秩序。不时有学生笑着挥手打招呼,亲切地称王志刚为“刚叔”,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是王志刚坚守岗位最大的动力。
如今在黎川县,“老班长”已家喻户晓,逐渐发展成为遍布城乡的义务警务队,共16支队伍148人。从一人孤勇到百人同辉,他们为群众解难事、化纠纷、护安宁,让乡村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温情。
猜您感兴趣
群英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