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奎,男,1975年2月生,汉族,党员,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加埝村加一组人,大专,党员,残疾二级。
坚忍不拔,扬帆追梦,他用勤劳双手摆脱贫困,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脱贫致富之路;更用一颗感恩之心回馈社会,自主创业,引领帮扶更多残疾人就业增收,赢得群众敬佩,以顽强拼搏书写人生壮美篇章,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遭遇不幸 坚韧前行
1991年,王龙奎初中毕业,年仅16岁的他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工地干活。1995年11月12日,他不幸从11米高空坠落,当场失去意识,经过多次抢救,在重度昏迷一周后,总算保住了性命。此次事故造成他胸12处、腰1处粉碎性骨折,水平横断,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
从此,他只能长期躺卧病床。因长期躺卧,臀部形成了褥疮,最后引发了坐骨骨髓炎、根骨骨髓炎,伤口十多年无法愈合,后臀部、根骨大面积溃烂。这一躺就是整整17年。
在此期间,他一直奔波于全国各大医院,先后进行了12次大型手术。身上开了12刀的他肌肉已经没有了张力,仅剩皮包骨,已不能再进行手术。虽然家中负债累累,身上也是千疮百孔,但王龙奎心中从未放弃,他坚持与命运抗争,在绝境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瘫痪病卧 捐献器官
2007年,他的病情突然恶化,臀部及右腿大面积溃烂,各器官功能逐渐衰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专家会诊后决定把他肚脐以下全部切除……
那一刻,他感到不安和恐惧,仿佛已经嗅到生命尽头的气息!他看到病房里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病友,绝望地等待供体的情形,他意识到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也想到可能下不了手术台,生命可能戛然而止;轻生念头也即产生……但短暂绝望后,坚强的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如果生命终结了,但身上有用的器官能捐给有需要的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是一件幸福的事。
于是他决定,死后把遗体、眼角膜、器官留下来,捐献给红十字会,让同他一样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友获得新生与光明。
2008年、2009年,王龙奎分别办理了眼角膜、遗体、器官的捐献登记手续,成为宜宾市首位遗体捐献登记者。
勤奋好学 点亮人生
2012年,王龙奎终于能够拄着拐杖重新站了起来,他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我要读书!”2012年9月,38岁的他走进了宜宾市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原宜宾市江安县第二中学校)2012级计算机1班教室。坐在教室里,同学们向他投来诧异、嘲讽的目光;回到家里,一些亲戚、邻居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然而他全不理会。
在百般艰难中,霍金的精神品格激励着他继续坚持最初梦想。王龙奎说:“当我每每想到霍金先生,他只有三只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又做气管穿刺手术,连说话的权利也被彻底剥夺,对霍金而言,我又是何等幸运呢?我至少手能动,也还能说话,还有什么理由选择放弃呢?”
天道酬勤,学有所获。王龙奎参加“中国梦作文大赛”斩获省级三等奖,还被评为“四川省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文明中学生”、三好学生”等。
2015年9月,他以527分的高考成绩被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录取,圆梦大学。
自立自强 脱贫奔康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未来。”王龙奎一字一句吐露着心声。2018年大学毕业,王龙奎多方应聘却遭应聘单位10多次婉拒,网上投递求职简历石沉大海。他拄着拐杖四处奔波,就业的困境却让他再感压力。
虽然遭遇不幸,但面对挫折,乐观的王龙奎怀着更坚定的意志砥砺前行。
2018年5月15日,“全国助残日”这天,他终于被四川省申信达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聘用,从事会计工作。因专业过硬、工作认真、成绩突出,他的工资已经从实习期的600已经涨到3800余元。2018年10月,公司总经理陈萍还将江安县立信商贸有限公司交由他经营、管理,这让他倍感自豪。
王龙奎秉承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坚持服务至上、透明价位,谦和忠厚,赢得了顾客青睐,他的事业也愈来愈红火。公司月营业额,从1万多元递增至6万多元,2018年成功摘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不忘初心 回馈社会
挑战命运的勇气,也传递更多思考和启示。“创业路上,社会各界给他太多关怀帮助;创业成功,当竭尽全力回报社会。”回想过去,推己及人,最知残疾人苦衷,常怀感恩之心的他思索并践行着,回馈给予了他满满正能量的社会。
2018年11月,他回到母校——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销售办公用品,在获悉学校2016级计算机分流班19岁的高三学生周同学家庭特别困难后,他毅然决定在周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每月拿出自己800元(四分之一的工资)资助周同学,让其安心学习,迎接高考。2019年7月,周同学已顺利考上大学继续学习。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他一直没有忘怀回馈之心。公司发展后,他随即向其他残疾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2018年12月,他积极向陈萍总经理推荐和他一样有着相似经历的残疾学生陈同学到公司学习会计业务,并在他的努力下为陈同学免除了初级会计师培训费、生活费、住宿费。
2019年5月28日,他向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捐赠2000元善款;同年6月,他到江安职校与老师同学们作励志分享,在获悉2017级计算机1班张同学家庭特别困难,他再次施以援手,资助张同学800元/月生活费,让其安心学习。
“但凡身体条件允许,我将竭尽所能奉献公益,传递我的一点爱心。”他从2016年至今,每逢寒暑假均积极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走进江安县大妙乡中心小学、江安镇南屏中心小学等学校,与小朋友们交流、互动,感触良多。
殷殷真情,他身残志坚、传递爱心的事迹令人感动。2018年5月,四川省残联开展的“奋进新时代、共享新发展”最励志自强典型评选,王龙奎荣获全省第六名;他还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四川省第七次残代会并获得“四川省最励志的自强典型”表彰等各级荣誉称号。
2019年5月16日,他作为“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参加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暨先进工作者代表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王沪林常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表彰,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
总书记的话语激励鼓舞了王龙奎,他说:“应以此为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积极接收带动更多与他一样的残疾朋友就业、创业,让更多的残疾朋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对自己和未来充满希望,通过奋进自强,不再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成为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2020年2月26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联系江安县残联,并捐助善款4000元,定向用于为残疾人士购买医用口罩。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龙奎的坦然表示,正是活出自我、拥有阳光心态后的自然流露。
王龙奎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家、社会、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我们残疾朋友,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2019年11月29日,王龙奎开启了创业之路的新篇章。在市委、市政府等部门的关心和多方协调下,他注册了宜宾龙奎兴中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宜宾市翠屏区翠柏大道宜宾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理想城,拥有了6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
他计划把公司收益的5%拿出来成立残疾人基金,今后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教育、更好地就业,自食其力地生活,让更多的残疾朋友通过奋进自强,对自己和未来充满希望,成为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王龙奎感言:许许多多病友已从身边离去,他是幸运的。无论多么艰难,至少还活着。发自肺腑虔诚感谢这25年以来在他生命当中给予帮助的所有人、父母、亲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是大家共同的爱,给予他生命的延续。
王龙奎说:“生命中,有太多次的偶然可以终结我们生命的旅程,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又有什么可抱怨呢!”他坚信,只要不放弃、不言败,不断刻苦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他坚信,生命将不会辜负奋斗不息的人,希望所有遇到困难的同学、朋友们不放弃、不言败,希望永存,坚忍不拔追梦再出发!
在绝境中同病魔抗争,勇敢的站起来;在知识贫瘠的土地上,逐渐丰硕;在人生奋斗目标上,逐渐明确;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