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玮,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人,现任济宁市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工会主席。自1982年10月参加工作,王洪玮先后任部队文书、团支部书记、新闻报道员,1996年6月转业后,任《今日兖州》副总编辑,2019年8月起,任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工会主席。他编辑出版了《走向高尚》、《德耀兖州》等书籍,多篇作品获得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山东省好新闻,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十佳青年记者”“优秀新闻工作者”“文明家庭”,兖州区“劳动模范”,兖州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25年被兖州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1989年秋天,还在部队服役的他,受到张海迪的接见和热情鼓励,鼓励他“不要让自己的旗子倒下”。从此,他便苦学新闻报道专业,用双脚走遍了黄海之滨的营房哨所和胶州湾的海岛码头,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报道,并促进了部队教育训练等工作开展,所在连队被济南军区命名为“基层建设标兵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所整理报道的一名优秀战士荣立个人一等功。王洪玮个人被济南军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获济南军区“建功章”,三次荣立三等功,21次受嘉奖。1996年6月转业返乡后,他时刻牢记张海迪的鼓励,保持和发扬革命军人能吃苦、善拼搏的优良作风,自我加压、自提标杆,勤奋敬业、永不懈怠,努力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文化工作。1998年,结合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他深入调查,形成深度报道,分别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济宁日报》刊发,并被党委政府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深化改革。2001年围绕中国加入WTO,他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深入调查研究,确立新闻报道选题,撰写了新闻《牛老汉三改种植普》,获得国家、省、市、县四级新闻学会及新闻媒体7个“一等奖”,受到业内广泛关注,推动了当地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到了最关键时刻,围绕兖州企业改制撰写的调查报告被上级领导批示推广,推动了企业改制的进程。围绕重点工作推动做好宣传文化工作。2008年结合创建文明城市,该同志撰写了16篇系列评论和多篇深度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推动了创城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兖州当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他履职尽责,在担任《今日兖州》副总编辑期间,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行使命担当,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2019年8月履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来,他全程参与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由于成绩凸显,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全国妇联确立为山东省唯一的“巾帼志愿阳光站”。他与同事们一起打造的“五为”志愿服务项目、设计的《兖州区志愿服务项目总库》、提炼的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文明实践基地等多项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好评。参与打造的“爱心来敲门”“清洁家园看笑脸”“幸福基金”“365服务群众文化综合体”等2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案例得到省、市、区复制推广。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要求做好宣传文化工作。他把文明实践嵌入“两创”,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提档升级。负责起草了《关于建设“端信兖州”的实施方案》,挖掘整理了“端信文化”,其中《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端信之乡”》《传承“端信文化”让“两创”落地生根》等案例被省市媒体重点推广。把“端信文化”大讲堂开设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兖秀”“五谷画”“剪纸”“泥塑”等7支非遗文化传承队伍常年在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累计受益群众1200多人。他参与组建了“爱心来敲门”“义剪美”等16支常态化骨干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孵化培育了“蒲公英夜堂”“端信书屋”“幸福基金”等28个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蒲公英夜堂”被山东省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济宁市首批可复制推广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2021年在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兖州区共获得5个奖项。2023年1月,他本人被评为兖州区“最美新闻宣传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