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华,女,汉族,1981年8月出生,共产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急诊科护士长,门诊护士长,主管护师。2022年被评为复旦大学“十佳百优”优秀护士,2023年被评为“上海好护士”称号。
棉签细、动作轻、不难受
田俊华2000年毕业后,在复旦儿科从事护理工作,2004年曾前往日本东京进修学习,护理理念深受启发,23年的临床护理工作,锻炼了她,并具备了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同理心。
2020年新冠疫情,她受命组建核酸检测采样点,采样方法中,咽拭子采样,婴幼儿不能主动配合张嘴,还有咬断棉签的风险;鼻拭子采样,婴幼儿鼻腔短小,更易出血。她翻阅了大量文献,决定采用鼻拭子采样法。为了减轻采样中的痛苦,她先后收集了8种棉签,并亲自试用,最后一种纤细的植绒拭子,通过鼻腔的感觉,非常丝滑。在培训中她总结了“1仰2弯3提”的口诀,帮助采样护士快速学习。为了满足孩子们各种不同身高的需求,她设计了倒T型的彩色凳子,让采样更舒适,不难受。
流程畅、服务好、不焦虑
2023年2月底,上海迎来了甲流高峰,发热门诊日接待量从500人次,激增到1800人次。她提议改变就诊流程,挂号后先做血常规及甲乙流,医生叫到患儿时,检验报告已经拿在手上。候诊时长从65分钟,缩短到32分钟。为了提升发热门诊患儿就医体验,她自2022年5月12日推行“倾听窗口”,共收到意见/建议426条,表扬102条;改进了服务流程21项;更新/完善宣传标识36个。让患儿及家长在发热门诊就诊过程中不再焦虑。
玩游戏、童心安、不害怕
2018年,她在沉浸式医学体验馆——“梦想医学院”担任志愿者感受到了医疗游戏的魔力。2019年,她参加专项培训班,2020年毕业后,她通过路演、“打针我不怕”活动等多种方法不断推进医疗游戏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门诊满意度从2019年的4。62攀升到2022年的4。91分。2020年疫情期间,她还通过小布家园为滞留在门诊的家属提供住宿及生活帮助,前后服务了26人次。田俊华说,医疗游戏,让我找到了架起护理通往患儿心灵的桥梁,让小朋友来院就诊不害怕。
她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田俊华,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通过日常护理工作中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理心,让孩子、让家长来院就诊不焦虑、不害怕、不难受。
猜您感兴趣